当前位置: 首页

深化科教融合 打造通信领域育人创新平台

发布时间:2025-05-06 09:42:37

北京邮电大学作为信息科技领域的顶尖学府,始终秉持科教融合、创新引领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信息科技人才。在这一过程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通信网技术中心第一党支部,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教学实践,生动诠释了北邮科教融合的特色与优势。支部现有党员17人,主要从事通信网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创新,是一支风清气正,凝聚力强,有活力、敢创新的团队,获得了国家级教育成果奖2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北京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荣誉。

一、科研与教学互促共进,产学研协同育人

在教学工作中,支部成员始终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与专注,重视培养学生坚实的理论基础、扎实的实践技能,强化科研反哺教学。支部党员王鲁晗副教授将通信网络领域的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前沿知识。他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不仅推动了技术进步,还通过开设专题课程和实验项目,让学生参与实际科研课题,培养其创新能力,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种研为教用的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案例曾获“第三届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RIGOL杯)全国决赛特等奖(唯一)”。

                                             


图一 一人一网

支部积极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共建形式,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一流学科,与联通、铁塔、浪潮等企业共建联合,打造科教融合平台,共同挖掘企业生产运营资源、科技创新资源赋能支部,支持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团队。这种开放共享机制,综合性产教融合平台使得科研成果能够快速反哺教学。

二、创新实践与学科交叉相融合,探索教育新模式

在多学科交叉汇聚与多技术跨界融合的时代浪潮中,支部不断探索新前沿学科、新科技领域和新创新形态。支部委员杜海清老师构建“双课融合”任务驱动模式,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知识融合,在跨学科创新教学与实践中,引入AI技术,同步渗透伦理法律教育。将《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网络安全》课程相结合通过五大递进式任务,引导学生团队协作完成从案例研判到技术实践的全流程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协同创新及社会责任感显著提升,为智慧教学提供了可推广的跨学科改革范例。相关教学案例曾获“2024年第一届全国电子信息类专业高校教师智慧教学案例竞赛(浩埔杯)全国一等奖”。

支部党员孙文生、孙勇、苗建松等老师指导学生多次参加学科竞赛,鼓励学生突破专业界限。学生曾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唐杯”、“挑战杯”等国家/省部级大赛奖十余项。

图片1

图二 获奖证书

三、学术传承与立德树人,弘扬教育家精神

支部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最终目标,立足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技能培训、专题讲座、科普服务等形式,组织支部成员打造了一支高水平教学队伍,支部成员不仅注重学术能力,更以身作则传递科学精神,弘扬党支部优良作风。团队教师们深受学生爱戴,不仅关心学生们的课业情况,更愿意在课余时间打造沟通平台、创建互动桥梁,共同组织参与学生活动,悉心听取同学们的声音,为大家答疑解惑,分享党员们的亲身经历和经验。

图片2


图三 学生活动

通过党支部的实践,构建了科研支撑教学、产业赋能学术、交叉激发创新的科教融合生态。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也为信息科技领域输送了大量兼具理论功底与实践能力的领军人才。以更加坚定的政治自觉、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务实的创新举措,不断提高支部的建设水平,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凝心聚力,为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新时代党的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路兆铭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深化科教融合 打造通信领域育人创新平台
    热度
    more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