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π型思维”,开创党建和事业发展“一融双高”新局面
(东北林业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党委)
一、案例背景介绍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这就要求高校基层党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贴教学科研,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否则党建工作与教书育人就会成为“两张皮”。东北林业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党委为防止和克服“两张皮”现象,通过“π型思维”汲取党建工作智慧,用纵向思维(π的两竖)夯实基础,用横向思维(π的一横)开拓创新,让具有东林计控特色的党建工作无限延伸至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之中,充分发挥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做法与成效
(一)具体做法
1.用纵向思维(π的两竖)夯实党建工作基础
纵向思维是要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将学院党建工作做实做细。π的两竖正是基层党建的两大工作重点,一是充分发挥学院党委的政治功能,二是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从而着力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1)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
制度、机制的创建和完善,确保党建、业务工作同步谋划、同步部署、相互融合。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断提升班子整体功能和议事决策水平,尤其是涉及办学方向、队伍建设和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项,都提前调研、科学决策。学院党委高度重视自身理论武装,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充实、提高履职能力的重要途径,坚持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集中学习,每次学习确定2名党委委员进行领学和专题发言,交流学习成果,不断提升党委班子政治理论素养和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学院党委带领教职工开展沉浸式学习,前往江桥抗战纪念地、中国一重、徐秀娟故居、铁人纪念馆、凉水实验林场等地开展实践研学,提升党员教师的党性觉悟,促使教职工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2)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创新党支部书记业务交流、能力提升新途径,坚持党支部书记例会制度,特色开展师生党支部书记沙龙。目前9名教工党支部书记6人为专业主任,3人为专业副主任,选任5名新引进的青年人才党员教师担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实现“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双向培养、双向提升。严把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关,班子成员每人至少联系1-2个党支部,参加、列席、抽查“三会一课”和组织生活会开展情况,党委书记、副书记、组织员每月定期进行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检查。教工党支部先后与埃森哲(中国)有限公司、长城电子、中国移动公司、哈尔滨安天科技集团等国内知名软件企业开展支部共建,通过“党课互讲”“企业导师进校园”、联合设计专题组织生活、联合策划举办主题党日等活动,实现了双方共享资源、分享党建经验。截至目前,学院共建单位达70余家,切实激发了校企双方的内动力和积极性,焕发党支部建设的生机和活力。
2.用横向思维(π的一横)助力中心工作创新
横向思维是强调攻坚克难、开拓创新。π的一横是要在高质量党建引领下,在“争创一流党建、培育一流学科、建设一流专业、打造一流课程、形成一流思政格局、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上下大力气,动真功夫,让各项中心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1)育雏雁,推进人才强院。
学院党委充分发挥党管人才的主体作用,班子成员定期与引进人才开展谈心谈话,关心人才成长路径,召开引进人才工作业绩汇报交流会、青年教师能力提升座谈会,解决人才职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促进人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加强合作、形成团队。进一步强化人才引领驱动的发展导向,加大人才工作投入,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
(2)强头雁,助力乡村振兴。
学院党委充分挖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对标龙江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的作用,深度挖掘和开发龙江特色资源,围绕数字经济、生态保护、粮食安全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公益性问题开展攻关,打造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产出更多高水平成果。学院教授带领团队开展遥感空间智能计算科技攻关,服务龙江数字经济,“大国粮仓”-龙江5G数字农场获得2022世界5G大会十大应用案例;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联通等单位联合申报的“5G+智能混合现实远程诊断系统”获批工信部“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学院党委在和泰来县人民医院建立医学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的基础上,提供远程问诊和三维可视化服务,学院自主研发的肺部器官和病灶快速识别系统,助力我省黑河市和全国多家医院对新冠疫情的诊断和治疗,充分发挥学院科研优势,学院服务地方和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的产业能力显著提升。
(3)培群雁,助推人才培养。
学院紧扣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成立党员指导教师团队,提前培育、科学谋划、精准备赛、力求实效。实施“品牌科技竞赛培育计划”,逐步建立“2+3”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形成了“两结合、三提高”的竞赛培育思路,即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实现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工程素养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良好趋势。
(二)取得成效
通过一系列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的具体实践,学院党委在提质量、谋发展、创一流、增实效上发挥了突出作用,成效显著。学院党委获评全国第四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黑龙江省公办高校党建“标杆院系”、东北林业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师德师风先进集体”。1个党支部荣获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1个党支部荣获黑龙江省高校“百优”党支部,1个党支部荣获黑龙江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近3年来,学院引进人才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8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到账科研经费13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百余篇。本科生共获得国家级以上科技竞赛奖项200余项,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项800余项。2019年获得ACM亚洲赛的金牌两枚、2020年获得挑战杯全国总决赛金奖、2021年获得互联网+全国总决赛银奖、2023年获得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优胜团队一等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均取得我校历史最好成绩。
三、经验与启示
一是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是实现“一融双高”的根本前提。只有把党的建设贯穿学院治理全过程,实现党的建设与学院治理良性互动,才能有效增强学院治理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是发挥党支部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一融双高”的组织基础。要着力发挥党支部在落实学院中心工作方面的主体作用,使党支部成为团结凝聚师生群众的坚强阵地和政治核心。
三是调动师生参与的主体优势是实现“一融双高”的关键环节。只有将党建的活动载体和形式内容与师生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科学设置,才能形成党建引领学院治理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