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四化”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一、背景起因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积极探索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发挥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双重功能,积极推动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探索形成了“一心四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育人实效。
项目实施流程
二、主要做法
1.优化教学团队,搭建思政育人共同体
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关键在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为推动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党支部聚焦实践教学团队整体能力提升,补齐短板,凝聚合力,多维度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团队。支部书记庄穆教授牵头组建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团队,团队成员中既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员骨干教师,也有机关党政管理干部、各二级学院辅导员和理论读书社的学生骨干,形成了“专任教师+管理干部+辅导员+学生”的四级实践教学团队,搭建组成了思政实践育人的共同体。
支部书记庄穆教授为青马班学员做专题讲座
支部教师党员担任“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指导教师
2.丰富教学形式,构建“一心四化”新模式
学院支部党员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形式的改革,研究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方案进行调整,整合四门主干课程的实践学时和实践学分,制订了《福州理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探索并构建了以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获得感为中心,推进实践教学课程化、实践过程规范化、实践形式多样化、成果展示舞台化的思政课“一心四化”实践教学新模式。通过调整培养方案、建立课程体系、注重过程管理和丰富呈现方式等方面的大胆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被认定为省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多个社会实践项目得到团中央、团省委、省学联的肯定和表彰,被人民网、学习强国、中青网、教育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实践教学成果展示竞赛在学习强国上APP上的报道
3.增强教学实效,提升实践育人渗透力
为配合《实践教学方案》的实施,支部党员们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积极建设了一批校外实践基地,形成校政企合力实践育人的大格局。参加课程的学生们深入到农村、到社区、到基层、到纪念馆和博物馆、到师生社群中去,通过参观考察,社会服务,去感受社会发展的变化,了解祖国复兴的历程。为了更好总结和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与学的成果,学院为所有参加实践学习的学生团队配备了指导老师,并通过舞台化、沉浸式的形式展示实践成果的内容和收获,实现了“从讲解到讲演,从倾听到亲历”育人效果。教与学的模式转变,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更促进了学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巩固深化,提升了实践育人渗透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