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发扬好是新时代青年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为引导师生常温红色经典,赓续红色传统,追寻红色记忆,弘扬革命精神,厚植师生爱党爱国情怀,2024年5月28日下午,教育科学学院在我校图书馆一楼大厅成功举行以“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红色书籍阅读分享会。我院副院长张少红、辅导员黎旭和各班阅读爱好者参加了活动,本次活动由黎旭老师主持。
活动伊始,张少红副院长给我们分享了读书的重要性以及阅读红色经典书籍的意义。她饱含深情地和大家分享了《辉煌岁月,壮丽人生》里革命前辈周征的革命故事,故事讲述了周征革命前辈参加烟台战争时遇到重重艰辛与苦难。她朗读了其中一个感人的片段,朗读结束,张副院长眼角湿润,她说:“环境很恶劣,条件很艰苦,身体承受极大的痛苦,是什么支撑着前辈们不怕流血牺牲也要把革命进行到底?是信仰!他们坚信,有国才有家!相信党,跟党走,就一定有出路。作为后辈的我们,当培养坚强的毅力与坚定的意志,勇于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活在先辈们打出来的和平年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来自521学前教育1班的邓芊芊同学和322学前教育1班的佃梓炫同学和大家分享了同一本书籍——《为什么是中国》,该书从广阔的历史视角出发,生动客观地阐述了中国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的辉煌道路。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她们认为,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复兴需要一代代人的共同努力与不懈奋斗。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铭记历史,树立民族自信,担负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的重任。
来自323特殊教育1班的陈芝蓉同学给我们带来了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她讲述了爱国青年刘和珍积极参与抗议活动而被迫害的革命故事。她认为,我们革命道路能延续至今,就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刘和珍一样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革命烈士,而作为新青年的我们,应该学习刘和珍不畏强权、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质。
来自322学前教育1班的徐润艳同学分享了书籍《红色记忆》,她分享了书中李大钊同志遭到敌人迫害时的一个片段:“不能因为今天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她有感而发地说:“即使今天我们不用像先辈们那样抛头颅洒热血,我们也要做到眼里有群众,心里有群众,为人民服务,为祖国的事业添砖加瓦!”
来自323学前教育6班的方旭同学给我们分享了书籍《红岩》,该书描写了解放前夕革命者为迎接全国解放,挫败敌人垂死挣扎而进行斗争的故事,展现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正如书中江姐所说的:“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筑成的。”他认为,我们要像先辈们一样无怨无悔、勇于奉献、永远忠于党。在新时代新挑战中,发扬红岩精神,持续奋斗,不辜负先辈们的英勇牺牲。
活动现场,大家都纷纷分享个人的阅读心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分享由故到今,由个人到集体,从革命精神到抗疫精神,革命故事中先辈所展现的奉献精神与新时代大家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团结精神,引发了在场书友们的共鸣。
最后,全场师生合唱经典红歌《映山红》,大家在歌声再次重温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用歌声表达对党对国的热爱之情。师生齐唱,歌声飘扬,同声共振,震撼心灵。
本次红色书籍阅读分享会圆满结束。这次分享会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交流,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白,是年轻一代对革命先烈的深情缅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文化是我们的精神支柱,阅读红色书籍是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希望全体师生都能多诵读红色经典,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