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行”团队:“剧”燃思政火 六阶育新人 校园文化育人成果斩获省级一等奖
近日,第二十三届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果征集评选结果正式公布,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传媒系“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报送的“‘剧’精会神创作 六阶赋能提升——构建‘大思政课’视域下的红色校园文化育人新范式”项目,凭借创新的育人模式与显著的实践成效,荣获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为全省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融合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以“剧”为媒,打造思政育人全链条
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大思政课”建设中探索创新,传媒系“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成立“剧精会神”工作室。工作室以“剧”为活动形式、“精”为工作标准、“会”为育人效果、“神”为精神内核,构建起“思政+艺术+实践”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让红色文化从“纸上”走向“舞台”,从“课堂”延伸到“社会”。
在红色文艺创作上,工作室坚持每学期推出一部精品红色舞台剧,两年间先后打造《平原上的白马女英雄》《扎根大山的希望之花》《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等6部作品。这些剧目以赵一曼、黄文秀、王继才、马毛姐等英雄模范事迹为原型,通过“穿越叙事”“沉浸式场景”“三重历史维度”等创新形式,将抽象的红色精神转化为具象的舞台呈现。其中,《不屈的花厂峪》以抗战根据地史实为基底,通过“历史抗争—牺牲记忆—精神传承”的叙事逻辑,成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沉浸式历史课”,让学生在视听体验中实现“平面知识”到“立体共鸣”的转变。
除舞台剧外,工作室还拓展“音乐思政”新路径。2024年师生原创歌曲《思政火焰》,将教师的教育热情与思政信念化为朗朗上口的旋律,不仅获秦皇岛市电视台、学习强国等平台推广,更在河北省第七届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中斩获一等奖。同年,工作室师生参与全省23所高校千位师生联合唱响《强国一代有我在》活动,以“云端思政课”形式为新中国75周年华诞献礼,相关视频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等平台播放超20万次,推动校园文化升维为区域性思政实践。
在实践延伸层面,工作室构建“校内演出—校外巡演—基层服务”的闭环体系。校内演出覆盖超万名学生,通过“观剧感悟撰写”“角色原型访谈”深化认知;校外走进部队、社区、小学、康养中心开展公益演出,如《扎根大山的希望之花》在乡村小学巡演时,同步开展“书信结对”活动,让大学生与留守儿童共话理想;更将舞台剧作为“艺术党课”送入属地基层党组织,学生从“表演者”变身“思政讲解员”,实现“理论灌输”到“实践浸润”的跨越。
六阶赋能,铸就文化育人新范式
依托丰富的实践探索,以“大思政课”“知、情、意、行”一体化育人逻辑为核心,构建起“六阶赋能”育人体系,形成“演一部剧、塑一代人、树一面旗”的独特效应。 一阶“文化认知”筑牢历史根基,通过舞台活化历史场景,破解价值观教育“空心化”困境;二阶“情感投射”打通共鸣节点,让学生在剧场中与英雄“对话”,实现思政教育从“最后一公里”到“零距离”的突破;三阶“角色代入”深植家国情怀,学生通过扮演英雄身边人,将思政教育从“知识传授”升华为“生命对话”;四阶“价值思辨”锤炼政治品格,以剧目冲突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实现“价值灌输”到“思维赋能”的转变;五阶“行动转化”践行使命担当,激励学生将红色精神转化为投身乡村振兴、社会服务的实际行动;六阶“意识升华”熔铸精神基因,让红色文化成为青年成长的“精神源代码”,实现从“立德树人”到“铸魂终身”的升华。
示范引领,彰显思政育人影响力
该项目的创新实践获得主流媒体高度关注,人民日报、央视影音、学习强国等20余家平台报道超30次,总浏览量超50万次。其中,学习强国以《“大思政”背景下的红色系列舞台剧课堂》为题进行系列报道,冀云客户端评价其“打造了师生共创、自主传播、自主吸收的思政育人新模式”,形成“舞台小切口、传播大思政”的品牌效应。
未来,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传媒系将继续以红色舞台剧为支点,进一步拓展“大思政课”的课堂边界、平台载体与生态体系,引导广大青年在红色文化浸润中坚定理想信念,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