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式党建聚合力,多维引擎促发展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入选教育部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第四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党支部始终坚持高标准、规范化、示范化建设要求,坚持将党建与教育事业(业务)双融合,发挥“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通过“五链生态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推动学校党建与教育事业双擎共鸣。
一、链式优化顶层设计:党建业务双融双促
学院从顶层设计入手,明确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市场需求为导向、产教融合为核心、党建引领为保障的指导思想。通过“链式思维”破局(党建链引领方向、教育链对接产业需求、人才链贯通产教资源、产业链反哺教育创新、创新链驱动技术升级)有机衔接、系统集成,构建起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育人生态。为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学院构建了党委领导、行政统筹、部门主抓、系部实施的高效协同工作机制,设立产教融合领导小组,通过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与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双融合体系。
在双融双促构建过程中,党支部多措并举,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
一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促党员教师素养与能力双提升。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促进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的深度融合。1.以“党建引领工程”“立德树人工程”为“基础”、以“铸魂育人工程”为“梁柱”、以“教师成长工程”为“砖瓦”,构建“党建+”工作格局,推进党组织育人与“十大育人体系”中其他育人环节的协同联动,构建“四协商”的沟通协调机制,凝聚党建-教学-学工不同教育主体合力育人。2.开展“党建+社区”共建活动,建设学校与社区区域化党建协同委员会,促进区域党建互联互动融合发展,以共建促党建,以共建促业务,以共建促育人,构建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区域化党建共同体,形成党建全面引领、社会协同参与的大党建格局。3.通过“党建+企业”,提升校企党建共建质效,实施“四个一”即一次党课、一次党员大会、一次红色教育、一次优秀党员评比,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党建品牌;通过“五个互交”即深化党课交互、技术项目交互、人才交互、就业服务交互、捐资助学交互,引入企业党建力量服务学校立德树人。
二是丰富党建活动形式,筑牢“五链”协同育人政治根基。积极创新党建活动形式,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师生们共同学习党的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让党员师生在服务社会、服务师生的实践中,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责任担当,有效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些党建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在师生中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氛围,为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立场、高尚道德品质、扎实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推动了“五链”协同育人模式的深入实施和全面发展。
三是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筑牢建筑人才思想根基。党支部教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核心目标。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实践实训等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二、链式连通产学研用:汇聚力量共促发展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教工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链引领下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效衔接机制,突破传统路径依赖,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打造新型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的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汇聚优质资源,创新产教党建新模式。结合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不断完善高校党组织对接产业链党组织的工作机制,链式深化校企党组织结对共建,推动政产学研各界资源向产业链集聚。高校党组织对接产业链党组织,以党建联建形式搭建校企高效沟通、产业有效合作、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将高校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高效率转化为推动产业科技创新的发展优势。建筑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与中铁建设集团、河北建工集团、中天建设、上海宝冶、中铁山桥集团等产业头部企业党组织联合成立校企联合共建党支部,重点围绕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内容,定期举办党组织活动和联席会议。立项教研科研课题10项,惠及省域≥12个、职业院校≥15所、师生≥50000人。业务工作开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对接中各单位通过理论联学、阵地联建、活动联办、发展联动、品牌联创等,打通校企产学研合作的信息壁垒和机制障碍,引导各类资源精准流动,激发1+1>2的工作效能。
二是深化多元合作,共筑建筑产业人才高地。凭借鲜明的专业特色优势资源,积极投身各类合作活动与项目。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及协同创新等多元化合作方式,与合作企业高校共同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精心研发课程资源,倾力打造实训基地。这一系列务实而富有成效的举措,极大地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与科研创新能力,更为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是加强沟通协作,共推建筑产业国际化发展。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与匈牙利Alland Invest Kft公司合作职教出海培训项目,以技能为纽带拓宽师生国际视野,为培养输出建筑人才奠定基础。
四是构建建筑人才培养新平台,共推产教融合深度发展。打造“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共同体、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筑人才培养平台,打破教育界限,实现教育与产业资源的深度融合与共享。建筑职教集团作为平台的核心支撑,汇聚众多优质建筑院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为建筑行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依托地域优势,结合当地建筑资源和产业特色,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紧密衔接。产教融合型企业作为实践基地和创新能力孵化器,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实践机会,助力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过程,形成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良性循环。通过创新平台的构建,有效提升建筑人才的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性,进一步推动建筑产业的创新发展与技术进步,更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三、链式推行培师育才:铸魂育人协同共进
教师队伍建设是“五链”协同育人模式的关键环节。
一是强化教工党支部“头雁”作用,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标杆二级学院党总支的引领作用。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不仅显著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还切实提升了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教师们不仅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也实现了自我成长与提升,真正做到了“育人先育己”。
二是鼓励教改科研创新,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积极鼓励教师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与科研创新实践,助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通过为教师搭建广阔的发展平台,并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不断激发教师的创新潜能,切实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是发挥优秀教师引领作用,共筑“五链”协同育人基石。学校高度重视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定期举办教学观摩、经验交流会以及名师工作室研讨等多元化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宝贵平台。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教师间的知识共享与经验传承,还有效推动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为“五链”协同育人模式的深入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四是深化与企业“协同育人、协同办学、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与企业员工通过互派挂职人员等方式深化共建,合作开展实习实训、联合培养,使党员教师成为“党建先锋岗、育人排头兵、科创领头雁”,成为“最后一公里”最坚实的力量,锻造“党建工作赋能增效、教书育人活力提升、专业建设提质培优”的“星火样板间”支部,激发建筑工程系师生干事创业活力。
充分利用党建联建带动学生就业,对接的产业链党组织安排35家单位开展2025年春季校招,为准毕业生提供500余个就业岗位。根据学生需求,及时调整优化育人内容供给,确保师生在知识传授、价值塑造等方面实现双主体同频共振,提升文化育人的常态化、互动性和融入度。发挥学院密切联系地方及企业的优势,增强校校、校企协力,在服务地方、企业的实践中既提升技术技能,又进行职业文化教育,促进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合力推进“课程教学、校外实践、校园文化、赛事展演”“四位一体”全链条育人可持续发展。
小结:通过“链”式党建聚合力,多维引擎促发展育人模式的改革实践,学院为建筑产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也为高职院校党与教育事业融合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教工党支部“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深刻把握党建工作引领教育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链式优化顶层设计、链式连通产学研用、链式助推培师育才,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