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高铁脉搏!海外留学生在湖南高铁职院的技能淬火记
近日,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南大学联合举办的“商务部援外学历学位教育项目留学生实践教学开班典礼”在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隆重举行。根据项目安排,本次实践教学为期5天(4月21日至25日),来自卢旺达、埃塞俄比亚、老挝等国家的24名留学生将沉浸式体验中国铁路技术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仪式现场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姚方元为开班致辞,他表示:“作为‘中国铁路黄埔军校',我院始终秉持‘授人以渔'的国际合作理念。”他指出,学院依托74年铁路专业办学积淀,创新构建了“标准输出、技术共享、文化互鉴”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他寄语留学生:“希望你们不仅掌握中国的铁路技术,更能领悟中国铁路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促进各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姚方元致辞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黄合来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强调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铁路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希望留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本国铁路建设,成为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黄合来发言
开班典礼由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朱卫彬主持。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袁世平、院长黄合来、副院长陈维亚,以及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姚方元、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徐友良、校企合作交流处处长刘翀翔、铁道运输学院院长李朝阳等领导嘉宾莅临现场。
典礼结束后,与会领导、教师与留学生在实训楼前合影留念。来自老挝的学员代表应松芳表示:“中老铁路已让老挝从‘陆锁国’变为‘陆联国’,我希望能将中国技术带回家乡,建设家乡。”
合影留念
为切实解决留学生的语言障碍问题,学院实施“全流程英语服务”计划,从住宿安排到学员手册,从实训设备标识到课堂教学资料,所有环节均采用中英双语对照;特别组建专业双语教师团队,在教学实施中,全过程使用英语教学,确保专业技术知识的准确传达,为留学生创造了“无障碍”的学习环境。
实训设备中英标识
在教学实施方面,学院精心设计了“三维一体”的国际化特色培养方案,在空间维度上,构建了“校内实训基地+高铁车站现场+虚拟仿真平台”的立体化教学场景;在内容维度上,设置了涵盖铁路线路检修、机车驾驶模拟、高铁客运调度等12个模块的核心技能课程体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院着力打造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机车车辆综合实训基地,能够1:1还原高铁驾驶室、调度指挥中心等关键作业场景,让留学生在安全环境中反复练习复杂操作流程。
城轨虚拟仿真基地
机车车辆综合实训基地
开班首日下午,留学生们就迎来了“硬核”实训。在陈鼎、彭春燕老师的指导下,学员们分组进行轨道测量实操。“水平误差必须控制在2毫米以内。”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安北全神贯注地调整着测量仪器,“中国高铁标准让我印象深刻。”
教师授课现场
留学生亲手开展测量
第二天的车辆检修课上,王林超老师打开动车组转向架实物教具,学员们轮流检查每一个部件。“亲手触摸这些精密部件,比课本上的图纸直观多了!”老挝学员应平兴奋地说。在机车驾驶模拟器前,来自老挝的应松芳已经能够熟练完成启动流程,"我要把中国老师教的每一个细节都带回家乡。
留学生亲手模拟机车驾驶
“全英语教学让我们毫无障碍。”23日在衡阳东站的调度指挥中心,卢旺达学员马周指着中英双语的调度终端说。
衡阳东站合影
随着实训的持续深入,学员们将体验铁路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等进阶课程。学院将更加注重留学生亲手操作专业设备,与经验丰富的导师并肩,迅速锻炼出过硬的动手能力,让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近年来湖南高铁职院致力于培养国际化铁路技能人才,课程设置融合国际标准,教学团队汇聚多元文化,传承中国铁路工匠精神,注重细节与品质,培养精益求精的技能态度,探索出国际化铁路技能成长之路!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