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上午,“语思斋”第十九期读书交流会在文法学院305举行,本次读书会围绕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王羽熙老师的论文《新兴立场标记“谁懂(啊)”的话语功能及形成探析》展开深入讨论,会议由2024级研究生王娜主持。
读书会伊始,王娜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带领大家梳理了论文框架与核心内容。她说,“谁懂(啊)”作为一个新兴的立场标记, 具有三大功能:一是话语组织,引导话题展开,使话语连贯;二是立场表达,传达说话者态度与情感;三是人际互动,增强话语的感染力和亲和力。随后,其他同学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李兴灿认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在表达情感时更倾向于使用简洁、直接的语言形式,而“谁懂(啊)”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它不仅能够快速传递情感,还能引发共鸣,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从语言学角度,朱春华认为,“谁懂(啊)”这一表达从最初的疑问用法,逐渐演变为反问否定,再到主观情态,最终发展成为立场标记,她特别强调了语用推理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
顾瑞杰认为,网络语言的演变使许多新兴表达被主流语言接受,进入正式语言体系,但其快速变化和多样性也给语言规范带来挑战。因此未来需平衡语言活力与语言的规范性。
此次读书会,同学们围绕“谁懂(啊)”这一新兴立场标记展开深入交流,从语言学、语用学、网络语言与语言规范等多角度分享见解。此次讨论不仅深化了同学们对语言学理论和实践的理解,还激发了大家对语言演变及应用的深入思考。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