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商管理研究团队党支部党员带领实践队开展乡村振兴调研
2025年4月17日,海外华商管理研究团队党支部党员王茂丽老师带领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乡村振兴服务队暨“港澳台侨百村千人行”实践队,深入福建省永春县岵山镇,围绕“侨心赋能,智汇驿站”主题,对当地人才驿站、生态文明研究院等地开展实地考察与调研,探索县域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的“永春样本”。
永春样本:生态赋能人才,人才驱动振兴
永春县作为首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在“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主导下,构建了“生态价值转化-人才链式赋能-国际资源聚合”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模式,成为全国生态治理标准化标杆,获评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奖,并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誉为“县域生态文明转型的中国方案”。
实践队通过调研了解到,永春通过柔性引进28名高层次人才及30余位台湾专家,打造“台湾设计+大陆运营”模式,推动19个生态项目落地创收超16亿元。当地培育了1607名新型职业农民,孵化7支在地组织,形成“生态反哺民生”的良性循环。中国香港学生任俊轩感慨:“永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实践,展现了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人才驿站:古厝焕新,链接全球智慧
在永春县生态文明研究院副秘书长方良泽的引导下,实践队重点考察了全国首个县级生态文明人才驿站的“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方良泽长期扎根基层,创新推动“乡村人才驿站”模式,累计为永春引育近千名新农人,主导编程支教、校地合作项目等,激活乡村人才与产业活力。
岵山镇花石人才驿站通过活化古厝,打造集办公、创业、住宿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并设立“驿站妈妈团”“驿站休憩处”等特色服务,成为人才聚集与乡土文化传承的纽带。实践队成员还通过“奴隶币”“老信件”等红色物件,感悟当地历史底蕴与红色基因,深化了对乡村振兴人文内涵的理解。
校地共研:智慧碰撞,共谋发展新篇
王茂丽老师与上海社科院专家、方良泽等围绕“人才驿站建设与县域人才服务体系”展开深入讨论。她结合调研提出:“人才振兴需强化校地协同,华侨大学可发挥侨校优势,推动港澳台侨青年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实践队成员积极参与建言。来自中国香港的周嘉铭针对港澳台及华侨如何在当地发挥作用、驿站的人才管理系统及华侨大学特色等方面与工作人员深入探讨与沟通;肖文华站在学生层面提到公益助农等方式,提出以港澳台侨志愿服务队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去,推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菲律宾华侨蔡聪伟表示:“这次调研对于我来说是一次美丽独特的体验,我愿意投身于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之中。”
侨校赋能:搭建国际青年参与国家战略的桥梁
此次调研中,王茂丽老师带领团队系统梳理了人才驿站的标准化建设经验,挖掘校地合作潜力。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与永春县的合作,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国际化视野与青年创新动能,更搭建起港澳台侨青年参与国家战略的实践平台。
海外华商管理研究团队党支部王茂丽老师深耕乡村振兴领域多年,带领团队学生开展乡村振兴实地调研与实践,引领境外生群体深度认知红色文化基因,开创学生参与助农等创新模式,有效推动了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需求的精准对接,通过案例研讨、资源整合和跨区域对话,为乡村振兴注入国际化视野与青年创新动能,更有力搭建起港澳台侨青年参与国家战略的实践桥梁,彰显了侨校实践育人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独特价值。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