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领航,助力盾构推进“世界级加速”。10月28日,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沪通铁路吴淞口长江隧道“沪驰号”盾构创造了10米级大直径盾构软土地层单月进尺868米的世界纪录。
两台自主研发的10.69米国产大直径泥水气平衡盾构机“沪驰号”“通骋号”
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建造与工程管理系博士生党支部依托“沪通铁路协同创新工作室”、“华中科技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丁烈云院士智能盾构科创教学联络点”深度参与此次项目研发,在工作中设立“临时党支部”,具体工作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定时限,为科研攻关任务提供可靠组织保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支部李霖皓、谢平等同志积极响应国家重大需求,勇做科技突破的“生力军”,以信息技术赋能极端环境下隧道建设技术发展,展现了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他们坚持理论实践结合,数次深入地下施工一线参与项目工作,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正是这种的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才能将研究成果做深、做实,形成“学有所用”的好研究、真学问。
支部党员在项目一线施工现场测试研发
校企双向发力共同助推国之重器高速发展。支部深度参与学院与上海隧道“产学研”校企深度融合模式,派驻博士生深入企业一线,聚焦制约隧道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开展攻关,为核心软硬件自主可控提供保障。同时,在服务企业过程中,实现博士生科研能力和解决技术问题能力的提升。
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丁烈云院士及团队老师教导学生不仅要将论文发表在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上,更要发表在祖国大地上。支部成员牢记教诲,坚持科学技术紧密结合重大工程实践,成立“科研先锋队”,二十年如一日扎根工程、服务工程、引领工程。同时将个人理想追求与事业发展、社会安定、国家强盛结合起来,成立“科普宣讲队”着力提升公民科技素质,普及行业发展前沿;成立“社会服务队”倾力解决群众困难,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支部牢记突破数字建造关键核心技术、建设智能建造强国的初心使命,成为数字建造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青年党员突击队。肩负起国家赋予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时代重任,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承诺,为持续推动我国工程建造高质量发展,迈向工程建造强国贡献当代青年党员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