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毕业设计答辩汇演现场,有700多名观众在线围观:其中既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深圳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学界代表,也有来自政府部门、知名企业及媒体单位的业界专家。
5月中旬,这场别开生面的毕业设计答辩在“云端”进行。
一方面,用“云答辩”形式让学生创新思维;另一方面,邀请企业用人单位参与“云答辩”观摩,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以下简称“网新专业”)用一场云端答辩汇演,为59名毕业生上了“最后一堂课”。这个“出生”于网络新媒体时代的暨大网新专业,在此次应对疫情过程中也显示出了自己的特色:线上直播讲座、拍摄短视频、制作文字冒险游戏……在学生们的毕业作品中,随处可见生机勃勃的新形式和新探索。
“来,大家现在打开摄像头,我们先一同合照一张。”镜头里,主持人话音刚落,60个镜头便整齐地排开——这是自疫情以来,暨大网新专业学生第一次互相见到全班同学的面。随着“咔嚓”一声,一张特别的“大合照”便定格了下来。整个答辩过程时长约5个小时。期间除了云答辩之外,还包括云评分、云投票,甚至云招聘等项目……借助于网络实时会议软件、微信群实时控场、小程序实时投票等多种线上设备,暨大网新专业的师生们共同完成了一场特殊的“答辩汇演”。
“云答辩”“云招聘”同步进行
“今年的特色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我们的毕业设计答辩汇演采用的是线上直播方式;二是我们学院大概邀请了30多家企业嘉宾,其中包括企业大咖及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来进行线上评阅或观摩,也希望为学生和就业单位之间搭建桥梁;三是由于今年参与毕业设计的学生比较多,主题也更加丰富多元,学生们很多也都根据疫情做了一些作品内容上的调整。”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老师方惠在采访中介绍。
据了解,今年是网新专业创办第5年。去年,在该专业第一届毕业生的答辩汇演上,校方就初次尝试了将就业与答辩相融合的模式:邀请了数十家企业,现场观摩学生答辩表现。不少表现优异的学生,在现场便收到了企业递来的“橄榄枝”。
今年受疫情影响,毕业答辩汇演转为线上进行。为提升就业率,网新专业依然通过技术手段,将毕业答辩搭建成学生求职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记者留意到,在观摩嘉宾名单中,除了有腾讯、宝洁等企业的总经理或专家之外,也有不少传媒文化公司的创始人,以及广药集团、荔枝APP等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负责人。“用人单位可以在线上观摩,通过答辩、提问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能力、挑选中意的人才,为学生就业和企业招聘创造直接而良好的互动空间。”方惠说。
举办线上“儿童性教育”讲座
暨大网新专业2020届毕业生刘慧颖与她所在的小组成员提交的毕业设计作品以儿童性教育为主题,普及作品的途径除了微博、绘本、长图文等,还包括线上社群。
刘慧颖告诉记者,原本他们的毕业设计作品中策划有线下讲座活动,但是因为疫情,他们不得不将活动改为线上。但是没想到效果反而更加好。“当时一共有800多个家长参与收听,我们的性教育话题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关注。
最终,该作品在微博上的总阅读数达到了1400万人次,线上社群目前也有500余人。”刘慧颖称,在完成毕业设计后,他们便将这份作品成果(微博号、社群等)移交给了相关的公益组织,“这也算是一种传承吧。”
顺应疫情形势推广岭南文化
与刘慧颖所在小组相似,林嘉炜的毕业设计作品,也根据疫情做出了调整。林嘉炜介绍,他们小组的作品主题,主要选取了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岭南文化非遗项目:西关正骨、凉茶、广绣、粤剧、蔡李佛拳。按原计划他们要在线下搜集大量非遗文化素材。但受疫情的影响,只能将重点转移到线上,挖掘和非遗相关的元素进行创作。
“当时我们在准备这个毕业设计作品的时候,疫情的发展正好成为了民众最关心的话题,后来我们就将凉茶和疫情结合起来。当时网络上也有关于‘喝凉茶能预防肺炎’的说法,所以我们就此展开创作,客观呈现出不同的观点。”

暨大学生冯颖瑜(右)和蔡李佛拳传人梁乃钊通过“云视频”向大家展示一招一式(来源:受访者)
此外,林嘉炜小组的成员们还为大众提供了一套“蔡李佛拳”招式:“我们在标明每个招式的名称及注意事项后,也对蔡李佛拳的历史、海外传播情况,以及蔡李佛拳传人的品格等内容进行阐释,从而让更多人可以了解这项非遗文化。”
“在疫情期间,我们都感受到了来自学校的关心和重视,不仅为我们搭建可线上提交、展示的网站,师弟师妹们也参与到了我们毕业设计答辩的协调和后勤工作之中,让我们可以高效完成毕业设计答辩。”林嘉炜说。
不圆满的“圆满”
完成此次“云答辩”后,暨大网新专业2020届毕业生徐铭亮松了一口气。他所在的小组在答辩中以“校园霸凌”为主题,推出一款文字冒险游戏,用具有强烈代入感的游戏方式,来揭露或重现校园生活中真实的霸凌故事。最终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他说,“虽然过程中还有些遗憾,不过结果也算是不错。”
“在校园霸凌事件中,除了有受霸凌者、霸凌者之外,还有许多旁观者。我们在游戏中就是通过让大众站在旁观者视角的游戏体验,来劝解广大青年群体,不要做校园霸凌的帮凶。”据徐铭亮介绍,他们最终一共设计出了11个人物,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剧本和故事线。

徐铭亮所在小组的毕设作品《雪崩》中的游戏人物群像(来源:受访者)
“非常感谢学校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使得我们的毕业汇演能够以在线方式圆满完成。”徐铭亮说,他也给同学们写了一份“网络寄语”:“疫情虽然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但人生的脚步却不能因此停滞不前。我们要把握机会、迎难而上,祝各位同学前程似锦。”
安全的技术设置为作品展示传播保驾护航
在今年的疫情之下,不少高校都开启线上毕业答辩的模式。尽管“云答辩”可以增加向公众展示的机会,但与此同时,对于学子们来说,却也存在一些顾虑,比如担心自己的答辩成果或者创意泄露。
对于这些问题,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负责技术的老师与外部公司紧密合作,搭建了毕设作品展示平台,并通过一定的技术设置,保证了在线评审的安全性,“我们所有的材料都是线上提交”,林嘉炜说。
目前,该展示网站仅对部分人限时开放,方惠也将该展示平台发给了记者,“搭建这个平台,不仅可以延长学生作品的展示周期,也能够让学生作品得到二次展示传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刘涛向记者透露,今年暨大对于博士答辩仍将采取线下现场答辩模式,硕士则为线上答辩。
徐铭亮则表示,他并没有考虑到线上展示在信息安全方面问题。“此前,这个游戏我们就已经在微博、B站等各个平台发布了,所以也不会担心有创意泄露的风险。”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