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强国行”培训养分,赋能党建与业务融合新发展——记路桥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参加全国高校“双带头人”专项培训有感
2025年5月13日至16日,怀着对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迫切渴望,我踏上了前往南京大学的征程,作为江西省高职院校代表,参加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培训班(第一期)。此次培训,汇聚来自全国各地的150名党支部书记,通过专题报告、实务交流、现场教学等多元化形式,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的学习交流平台。为期四天的学习,不仅让我对党建引领业务发展的使命和路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路桥工程学院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和方向。
一、深化认识:领悟“强国行”专项行动的精神内核
开班仪式上,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焦瑞华对“强国行”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入阐释。他强调,高校党建必须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与发展动能。对于交通类高职院校的基层党组织而言,在交通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培养“政治可靠、技术精湛”的新时代工匠人才,既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必须扛起的使命担当。每一个交通学子的成长成才都与国家交通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我们的党建工作正是为这一伟大事业筑牢人才根基的关键所在。
培训过程中,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党建统战处处长林成涛系统梳理了增强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历史逻辑和实践要求,深入解读了“强国行”专项行动的核心意义和重点任务,明确提出要持续增强教师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这让我清晰认识到,“把方向、聚合力、促发展”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院党支部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工作主线。只有方向正确,我们的努力才不会白费;只有凝聚合力,才能激发最大的发展动力;只有促进发展,才能真正体现党建工作的价值。
江苏省委教育工委组织处处长陈艳分享的“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创新实践案例,如同一盏明灯,为我院深化“党建+交通产业链”融合模式照亮了前行的道路。那些通过党建联建成功将高校科研成果落地产业一线的鲜活事例,让我深切感受到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巨大潜力。这促使我思考,我们路桥工程学院在交通产业链中应如何更好地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以促进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姜朝晖所长对《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深度剖析,更是让我对职业教育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中的定位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以“双高”专业群建设为突破口,培养适应智能建造、绿色交通等新兴领域发展需求的人才,成为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这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的具体实践。
二、拓宽视野:探寻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创新路径
实地参观紫金山实验室的现场教学环节,给我带来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启发。走进实验室,处处彰显着科技创新的魅力,但更让我震撼的是其以党建引领科研攻关的创新模式。在那里,党组织不是科研工作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引领者。党员科研人员佩戴党徽,在关键岗位、核心项目中勇挑重担,党组织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将科研难题作为党日活动的讨论主题,激发党员的创新思维和攻关热情。这种模式让我深刻认识到,高职院校基层党支部同样可以在专业建设、科研服务中发挥强大的引领作用。借鉴紫金山实验室的经验,结合我院实际,“党建+项目”机制具有广阔的实践空间。面对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数字化升级等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我们完全可以组建“党员攻关小组”。在智能交通系统研发、桥梁健康监测技术应用等项目中,让教师党员带头冲锋、攻克技术难题。同时,鼓励教师党员在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时,将党建元素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实现党建与专业建设同频共振,协同发展。
分组研讨环节,全国高校的同仁就“如何推进‘强国行’专项行动”进行了深入交流,这无疑是一场思想的盛宴。大家毫无保留地分享各自院校的经验与做法,同时也坦诚地交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结合路桥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我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工作思路。其一,深化“双融双促”机制,明确“党建引领专业建设、支部建在教学团队、党员示范在科研一线”的工作目标,以“交通工程中心”为例,设立党员先锋岗,让党员教师带头承担科研课题,组织教师团队开展交通领域新技术应用研究。通过党建工作的引领,凝聚教师团队的力量,推动专业建设不断发展。其二,强化“头雁”引领效应,充分发挥“双带头人”在课程思政、产教融合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计划联合省内交通企业开展“党建共建+订单班”模式,由党支部牵头开发“红色交通”特色课程,将井冈山精神、苏区交通史等红色资源融入专业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职业责任感,着力打造“政治素养与职业能力双过硬”的新时代交通人才。其三,搭建“四链融合”平台,主动对接江西交通强省战略,联合江西交通投资集团等产业链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共同打造“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的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中,党支部发挥核心作用,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促进教育、人才、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让党支部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红色引擎”,为江西交通事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落地实践:以实干书写培训成果转化新篇章
结业式上,焦瑞华副书记的叮嘱犹在耳畔:“要将培训所学知识和经验切实转化为“办实事、开新局”的实际行动。”回到工作岗位后,我深感责任重大,也充满了干劲。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贯彻落实培训精神。
一是做好“传帮带”工作。通过党总支理论学习、党支部专题研讨、党建工作经验分享会等多种形式,系统分享培训过程中所学的先进经验与典型案例。在分享过程中,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深入分析这些经验对我院党建工作的借鉴意义,让全体教师深刻理解“强国行”专项行动的内涵与价值。同时,鼓励教师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新思路、新方法,营造全员参与党建工作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大家对“强国行”专项行动的思想认同,增强行动自觉。
二是制定详细“路线图”。结合学院的整体发展规划,深入调研交通行业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细化“强国行”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聚焦智能交通、绿色养护等重点领域,策划并实施一批“党建+社会服务”项目。组建党员教师志愿服务队,深入农村地区开展公路技术检测,为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养护提供技术支持;走进社区开展交通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素养。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提升党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也能让学院更好地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责使命,树立学院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是打造特色党建品牌。依托江西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红色党建+交通文化”的特色发展路径。计划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共建“红色交通教育基地”,深入挖掘交通发展史中的红色故事和精神内涵,开发“交通发展史中的红色印记”系列党课。通过邀请革命先辈后代讲述红色交通故事、组织党员教师和学生参观红色交通遗址等方式,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同时,将红色文化融入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专业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着力培育具有交通行业特色的党建品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让路桥工程学院在党建与业务融合的道路上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此次“强国行”专项培训,为路桥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的党建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活力。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以“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教育强国、交通强国、交通强省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勇担使命、砥砺前行,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为培养更多“德技双馨”的新时代交通工匠贡献全部力量,书写路桥工程学院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