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三个三”项目,筑强支部三合力
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部党支部在学校、学院党委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依托“三个严抓”“三个结合”“三个融合”,提升支部引领力、凝聚力、战斗力,切实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的建设,引领带动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
依托“三个严抓”,增强支部引领力
支部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充分发挥“双带头人”示范作用,从强理论、创理念、重行动三个维度抓好理论落地各个阶段,助推支部引领力不断增强。
一是强化理论严抓党性。支部将学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提升理论素养的基础所在,并始终将其作为党员大会、主题党日活动的“第一议题”。定期举办“红色课堂”、“先锋行动”等品牌活动,以提升党性修养增强党支部凝聚力。
二是创新理念严抓实效。支部将探索创新理念,严抓工作实效作为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核心所在。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工作创新,树立“党建+业务”“党建+服务”“党建+创新”等思维模式,通过党建引领,促进业务提升、服务优化和创新发展。
三是重视行动严抓落实。将“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作为提高支部党员行动能力的关键所在。坚持把党建工作与学校、学院、系部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通过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等形式,使得党员在实践中发挥引领作用,真正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依托“三个结合”,提升支部凝聚力
支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支部活动开展新形式,聚焦三个方面的深度结合,提升支部凝聚力。
一是支部建设与团队组建相结合。支部紧密结合党员思想工作实际,创新形式、载体,鼓励和支持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形成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发展共促进的良性循环。支部于2023年12月2日在江西九江九八抗洪纪念馆开展“追寻文脉,谱写新篇”联合主题党日活动,使团队建设活起来,打造“支部特色”。
二是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支部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创新多种“自选动作”,逐步摸索出一条党建活动创新形式。支部成员于2024年5月至6月系统学习组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主题活动,采用领导领学、集中研学、个人自学等方式,逐章逐条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三是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支部重视线上线下两头联动,积极利用线上网络平台进行“云宣讲”,线下支部成员主持多次跨校集体备课研讨会,有力促进支部建设提质增效。支部成员王钰鑫开展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如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主题课于2024年5月26日被央视新闻、当代江西公众号等报道与发布。
依托“三个融合”,汇聚支部战斗力
支部一直坚持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双融双促。
一是党建与科学研究相融合。支部书记带领支部党员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等方式,鼓励党员认真从事科学研究,提升自身科研能力。截止到2024年,支部共有11名党员获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多个教改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是党建与人才培养相融合。支部高度重视以党建引领人才培养工作,引导党员教师全面落实“全员育人”,支部书记骆江玲指导肖蓉等学生的国家级项目于2024年9月已审核结题。支部大力实施“课堂思政”工程,挖掘“思政”元素,努力培养又红又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专门人才。
三是党建与社会服务相融合。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和业务发展并重的工作思路,组办了“教师宣讲”“片区指导”等活动,支部书记骆江玲先后多次深入学校、社区、农村等地开展理论宣讲,于2024年5月30日被聘为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系统“劳模工匠进校园 思政教师进院所”活动宣讲团第一批讲师,促进党建工作与社会服务工作融合发展。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