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习总书记考察人民大学的讲话有感——做有担当的时代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每年五四前后,这个时间我是留给青年人的,到年轻人中间和青年学生相处,到学校看看。在二零二二年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于4月25日上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并先后走进思政课智慧教室、博物馆、图书馆,了解学校促进思政课教育改革创新、学校历史沿革、教学科研成果、加强文献古籍保护利用和促进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等情况,并主持召开师生代表座谈会。在习总书记眼里,中国人民大学是我们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或许这就是其特殊之处。把人民大学打造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基于总书记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和热切期待提出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去到图书馆、校史展等地方,详细了解学校历史沿革、建设发展和近年来教学科研成果等情况。习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大学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在党的关怀下发展壮大,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一定要把这一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传承好,守好党的这块重要阵地。要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党创办人民大学的故事,激励广大师生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让新时代青年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是习总书记本次考察的主题。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在当今社会担当意识普遍不强的大环境下做一个勇于担当的人呢?
想要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首先要清楚的认识自己。只要认识自己的能力,以及各方的能力,才能够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那些是自己能够承担的,那些是自己不能做的。争取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最大。为家担当,风雨无阻,每个人都渴望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必须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来担当自己的家庭,做好自己的角色,为自己的家庭建设出一份力。一张网友拍摄的在网上流传的照片很好的诠释了这一切:大雨哗晔落下,风萧萧吹来,斜撑着一把伞,牢牢地将它撑在靠在自己腰边的儿子头上,左手提着自己的事业,头顶人生的风雨,肩上担着一个家庭的希望。 湿透的衣服紧贴后背,留给人们一个风雨中坚强的背影。为社会担当,明天是更好的未来。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总有那么一些人,无论身处何时,身在何地,他们总会成为夜空中那颗璀璨的明星。平凡之人同样担起社会的大责。刘盛兰老人,年过九旬,仍心系社会,风烛残年,发出微弱的光,却曾照亮了每个人的心灵;苍者的手,默默的捡起地上的瓶罐,却写下了人间的大爱。走过古稀,无声的行动,几十年的默默坚守,为赛门学子汇去一叠叠爱心之款,担当起当今社会的高尚道德,让我们相信社会的未来会更好。为国担当,激发心中的热血,鲜红的五星红旗,震撼人心的《义勇军进行曲》,在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心中早已络下了深深的“烙印”。回眸走过的路,八年的浴血抗战,终得以在天安门奏响嘹亮的国歌;在黑暗中前行,探索治国之道,终有了如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们将担起中国的伟大使命,点燃心中的火焰,让中国在我们这代人的推动下,又翻开崭新的一页,为国担当之心,每一个中华儿女须铭记于心,融之于血,革命先辈们毁家抒难,精忠为国,我们应当担起责任,积蓄力量,为国尽中华儿女之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在现在这样一个价值观多元的时代中,担当精神尤为重要,点燃心中的激情,磨练自己的翅膀,练就一对宽阔有力的肩膀,担当这一切,我们这一代人准备好了么?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