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新药研发新策略”研讨会在兰州大学城关校区举办。本会议旨在应对新药研发挑战,促进多元融合,探讨合作机遇,构建协同创新,共同推动新药研发领域的发展。来自天然产物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化学化工学院、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教师和研究生近100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大会合影
论坛开幕式上,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杜生一指出,本次会议旨在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转化"的全链条交流平台。特别邀请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生物医药企业的专家,就靶点发现、药物设计、智能筛选等前沿领域展开研讨,推动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
杜生一致辞
上午的学术报告环节呈现多维视角。思合基因创始人王海盛博士在《从天然产物到基因:生物医药发展脉络与趋势研判》中,系统梳理了天然药物研发的范式变革。云南大学党云琨、赖凡研究员分别从密码子偏好性调控机制、整合子转录调控新机制等基础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切入,揭示潜在药物靶点。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温翰博士则展示了AI大模型在多肽RNA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为智能药物研发提供技术路径。四场报告全景式展现了"计算+实验"双轮驱动下的新药研发图景。在随后举行的专家聘任仪式中,兰州大学副校长王为教授向王海盛董事长颁发天然产物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行业战略咨询专家聘书,标志着校企协同创新迈入新阶段。
聘任仪式
下午的圆桌论坛聚焦转化实践。安显涛青年研究员团队展示了高三尖杉酯碱天然产物高效合成策略,雷新响、徐国强、王晓磊教授分别分享了课题组在新药创制方面的思考及展望。王海盛校友结合产业化经验,系统分析了天然药物研发的赛道选择策略,提出代谢性疾病、抗感染药物等特色发展方向,并对实验室平台建设提出"高通量筛选+智能预测"的融合发展建议。
本次论坛促成多项校企合作意向,相关方将联合攻关天然产物结构修饰、药物递送系统等关键技术,以药物创制的基础研究突破驱动我国药物创新发展。
“基于天然产物的新药研发新策略”圆桌讨论会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