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财经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以下简称“支部”)是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浙江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单位、宁波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支部由15名勇担使命、同心同德的教师党员组成,支部书记由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宁波市教育局法治教育讲师团优秀讲师、宁波市优秀课程思政教师、宁波市消费维权优秀义工、宁波财经学院“经贸法规”名师教学团队负责人邵将副教授担任。
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新时代法治社会建设目标,结合宁波市人文优势和产业特色,以“校地政司”党建联建为平台,以法治服务为载体,以智慧赋能为依托,以实践育人为落点,赋能新时代法治社会建设,努力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营造普法生态和筑牢法治保障。党建工作实践创新,2024年1月入选第六届全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典型案例,先后被《人民日报》、央广网、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学习强国、浙江法制报、浙江新闻等国家和省市媒体报道70余次。
图1:党支部书记邵将开展公益普法宣讲
一、党建联建:凝聚合力
搭台赋能,推动“兵团式”作战。与宁波海曙法院签约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着力打造市域青少年法治宣教基地、法律援助基地、法治协同创新基地。先后与海曙法院、宁波市监局、宁波消协、鄞州市监局、宁波甬安社会研究院、浙江和义观达律师事务所、浙江同舟律师事务所、人保寿险宁波分公司等部门共建“校外法治实践教育基地”13个,签署“党建联建”协议5份,吸纳员额法官10名及律师、创业导师、立法咨询专家、政协委员为法治育人导师,形成“法官进课堂、律师进课堂、普法进校园”制度安排。获评浙江省“高校校企地党建联建”典型案例。
图2:与宁波市海曙法院签约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
协同发力,优化“全链条”培养。依托法律课程建设,先后将人民法院数字化司法服务形态引入高校,以数据共享、服务共享、资源共享为原则,通过“模拟法庭”“庭审直播”“司法云体验”等形式,形成“共享法庭+共享课堂”教学模式,打通优化学校、单位和社会的人才培养全链条,涵盖教学、实践、产教融合全过程,直接受益4600余人次。实践创新获评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数字化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案例”一等奖。
图3:将人民法院数字化司法服务形态引入课堂,营造“全沉浸式”育人情境
二、法治服务:精准供给
多维平台,提升一站式法治体验效能。依托共享法庭、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网络文化工作室、法律服务中心等多维度法治宣教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一站式法治实践活动,实现创业就业违法违纪“零记录”:通过立法联系点,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立法草案研讨、立法调研;以“共享法庭”、四明“云法庭”为载体,线上线下结合,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司法活动;成立“红鹰法律直通车”网络文化工作室,延伸法治服务触角,及时回应大学生法治需求,提供及时、专业、免费的法律咨询与帮扶。
精准对标,确保法治服务实效发挥。精准匹配服务需求,送“法”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开展普法宣讲百余场次;连续多年参与市区两级党员公益日主题活动;连续多年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普法”“315消费维权普法”“全民国家安全日普法”“知识产权宣传周”“反诈进寝室”“全民禁毒宣传进校园”“网络安全嘉年华”“大学生辩论赛”等校园法治活动,参与师生超过2万人次。
图4:党支部联合属地公检法司等部门开展法治育人活动
三、智慧赋能:数字驱动
打通数据壁垒,构建智慧育人场域。打通课堂、法庭、实践的时空限制,实现法制资讯一体共享、司法资源服务高校、高校课堂立体灵活。通过“沉浸式模拟法庭”“沉浸式庭审体验”“人民法院百场法治宣讲”“线上法律知识竞赛”“大中小学共享课堂”“警示案例在线旁听”等形式,营造“全沉浸式”育人情境,提升法治育人的影响力、感染力和传播力,取得良好成效,获评宁波市高等学校“思政工作创新案例”一等奖。
突破时空限制,营造“全沉浸式”情境。成立校级网络文化工作室“红鹰法律直通车”,自2021年10月至今,围绕创新创业、经贸法规、民商法规、企业出海、劳动纠纷、校园安全、反腐警示、消费维权等法治主题,先后开通11个特色法治栏目(点击率超50000人次/年),增强法治育人生态应变力,营造“全沉浸式”法治育人情境。
创作普法精品,增强辐射引领作用。连续多年开展“民法典伴我行”法治微作品创作大赛、“平安校园 青春无诈”普法短视频创作大赛、“保护消费权益 激发消费活力”普法短剧创作大赛、“共绘网络安全防线 守护国家安全基石”法治海报创作比赛等法治微作品创作活动,征集微视频、网文、漫画等网络作品400余件,涵盖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刑法等多个领域。创作系列普法微短剧,经学校推荐,投稿参加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省公安厅、浙江省司法厅主办的“2024新媒体青年短剧征集活动”。
四、实践育人:学用融通
深耕十年,打造法治育人“金名片”。2014年创建“红鹰大学生志愿者法律宣讲团”,长期投身社会公益普法活动,足迹踏遍宁波全境各区县。先后培养大学生普法宣讲员300余名,开展公益普法活动百余场次,受益公众超过3万余人,先后获评浙江省“最美消费维权义工组织奖”、宁波市“最美维权人物奖”,纳入宁波市教育局“法治教育资源库”,成为宁波市“青少年法治教育提质行动”重要力量。“红鹰大学生志愿者法律宣讲公益普法项目”获立宁波市妇联2024年“星级执委领办项目”。
图5:党支部带领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校内外普法活动
职能互补、优势叠加,构建“校地协同+实践育人”新机制。与属地公检法司共建法制教育基地,打造专兼职相结合法治育人团队,以创业项目实训、课赛结合、法律实务等形式,将创新创业落地到法治育人中。学生创业率远高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活动违法违纪“零记录”。学生团队先后荣获浙江省“食品安全法律知识竞赛”团体三等奖、宁波市“农行杯”大学生反诈主题辩论赛亚军。日前,在宁波市“税语争锋·合规致远”高校主题辩论赛中,学生团队顺利入围决赛,并将于4月18日进行冠军角逐。
“大手牵小手”,共赴时代之约。以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通知》为指引,密切对接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需求,结合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特点、规律和需求,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为大中小学生提供沉浸式法治实践体验。青少年法治教育系列活动,获评宁波市2024年“我为妇儿办实事”工作典型案例。红鹰大学生志愿者法律宣讲团”,2025年3月被纳入宁波市教育局“法治教育资源库”,成为宁波市“青少年法治教育提质行动”法治教育志愿者队伍。
图6:党支部带领“红鹰大学生志愿者法律宣讲团”普法进校园
未来展望:一体化建设再发力
下一步,支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提升思想引领力、支部战斗力、师生凝聚力和发展推动力,实现党建工作和法治育人双融双促,在开展党建联建、提供教育服务、推动科技赋能、深化实践育人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突破,不断形成党建引领、协同发力的法治育人工作新格局,赋能新时代法治社会建设。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