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接受锻炼、奋发成才,感受新时代国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切实提升“大思政课”培根铸魂的实效,自觉与国家和民族共奋进、同发展,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组织“科教融合映红心,青春筑梦绘乡情”暑期实践团奔赴浙江省嘉兴市桐乡经济开发区漕泾村开展社会实践,旨在深度挖掘红色资源,融合科学教育精髓,在乡村的广袤舞台上,播撒科学的种子,传承不朽的红色精神。
图1:实践团成员在漕泾学堂内的合影
【扬帆南湖红船畔,传承红船精神志】
为深入探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实践团前往南湖革命纪念馆开展红色调研学习。通过穿越“救亡图存”至“走向复兴”的历史长廊,成员们共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辉煌历程。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观影《红船》等活动,成员们深刻领悟了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红船精神。随后,实践团乘舟至南湖湖心岛,近距离瞻仰红船,深刻体会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与奋斗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船精神持续激励和引领着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图2:实践团党员在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
图3:实践团成员在南湖红船景区入口处的合影
【红忆漕泾育德行,孝廉家风传千古】
漕泾村作为“浙江省善治示范村”,其文化礼堂的建设别具一格。实践团依托漕泾村的红忆馆等资源,创设了特色红色课程。通过引导孩子们了解漕泾村首创的“红色路长”制度、孝文化等内容,红色基因得以在新时代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随后举办的家风传承演讲比赛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诚信勤俭之声回荡在会场,传承之美熠熠生辉。在越丰村三治融合馆的参观中,孩子们见证了乡村治理的新篇章,自治、法治、德治并蓄的理念激发了他们的家国情怀。红忆启迪,家风永续,红色精神与乡村智慧交相辉映,共同绘制出青少年成长的宏伟蓝图,照亮孩子们前行的道路。
图4:实践团成员引领孩子们体悟“红色路长”制度
图5:孩子们在三治融合馆前的合影
【蓝缎织梦承古韵,蚕丝轻舞润童心】
继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家风美德的弘扬之后,实践团以“弘扬非遗文化”为核心,带领孩子们踏入了蓝印花布与养蚕缫丝这两大非遗技艺的奇妙世界。在实践团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亲手体验了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刻版到刷浆,再到印染,孩子们在每一步的学习与操作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老技艺的无限魅力便在蓝白交织间悄然绽放。
图6:孩子们在南湖红船图案的刻板上刷浆
养蚕缫丝文化是桐乡市的另一非遗瑰宝。实践团巧借蚕花会、高杆船技等当地特色的习俗文化活动,增强了孩子们的文化自信。随后,孩子们亲手参与从煮茧缫丝到装饰成型的非遗蚕丝团扇的制作,深刻感悟了缫丝文化的独特魅力。此次活动不仅揭开了蚕的神秘面纱,更让非遗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
图7:孩子们在实践团成员帮助下进行缫丝
图8: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共同制作蚕丝扇的合影
【熊猫家园巧手筑,科教童心共飞扬】
在探索非遗文化的同时,实践团成员还结合生物学学科特色,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STEM课程盛宴。在学习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后,孩子们分组设计室内熊猫场馆,并用环保材料搭建熊猫馆模型,创意无限,每个作品都闪耀着童心与智慧的火花。本次课程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保护大熊猫和维护生态自然环境的重要性。童心飞扬间,科教与环保的种子悄然生根,共同绘制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图9:孩子们展示自行设计的室内熊猫馆模型
在本次实践中,实践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了青年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未来,南师大教师院的学子们将继续在传承与创新的浪潮中乘风破浪,以科教繁荣为笔,红色兴盛为墨,奋力书写乡村发展的新篇章。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