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人生绘教育画像,师道匠心赓教育精神——教师教育学院开展传承和弘扬教育家精神社会实践活动

2024-09-20 14:29:29 姚苏芸

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致信与会教师代表,提出“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内涵与实践遵循,升华和凝练了教师职业精神和集体人格,为广大人民教师制定了教师素养标准和精神追求,赋予新时代教师队伍崇高使命。在新时代的要求下,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不仅是提升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的关键,更是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的重要保障。2024年7月5日至2024年8月25日,在党校、校友办的鼎力支持下,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家精神”实践团队依托学院组织保障,面向全校各学院召集实践小队14支,邀请教育名师59位,进行调研寻访活动。

图片1.png

我院社会实践团队采访了在教坛辛勤耕耘23年的高中历史教师——沈蕾蕾,在与她的访谈中,团队成员收获颇多。她说:“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想象一下他们困惑的点会有哪些,把它作为教学当中的重难点逐个击破,这个是很重要的。”而且,沈老师始终坚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面临当前教、学、考错位的挑战,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了需要攻克的难题。同时,她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

图片2.png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石。谈到在工作中最快乐的瞬间,她脸上洋溢着淡淡的微笑:“与学生真诚相待,也得到孩子们热忱的感情回馈的时候,是最开心的。”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她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用爱心和耐心去关怀每一位学生。沈老师还强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在给新教师提出建议的时候,她说:“经验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一定要向老教师们认真学习,做好听课与备课笔记。还要仔细研读课标和教材,挖掘重要的知识点,筑牢自己的知识体系与知识基础。”总之,沈老师以“心怀学生,扎实走好每一步”为座右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的真谛。她用自己的爱心、智慧和汗水,为学生的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

本团队还采访到了毕业于南师大教师教育学院宋家玮老师。她认为南师的学风和校风塑造了自己的科研价值观,是梦想开始的地方,这些经历成为她宝贵的财富和前进的动力。作为物理老师,宋老师提到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物理教师需要提升数字化操作能力,同时保持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更好地将新技术融入教学中。物理学与其他科技领域的交叉融合趋势日益明显,这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要注重跨学科教育,培养创新思维、强化实践教学、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并关注国际视野,以更好地满足未来社会的需求。

图片3.png

此外,在教师院团队的带领下,各分队还走进金陵中学、天一中学等多所名校,探访了在教育战线上默默耕耘了36年的资深教师黄皓燕老师,南师大物科院1999届的杰出校友、在教育领域深耕25年的陆小勇老师,1987级校友王毅老师和2008级校友陆慕予老师等多位躬耕教坛的教育工作者。

老师们有的向我们分享了教学中“拓展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的教育理念;有的多次强调南师大对他的深远影响,例如学校的教学严谨性和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值得他终身学习;有的生动解读南师校训,强调教师需以“厚生”之心对待学生,用“笃行”之态做好每一件事。多年过去,他们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南师的师范精神,也鼓舞着团队成员不断追求卓越,共同书写南师教育的新篇章。

图片4.png

图片5.png

熏陶于百廿南师的文化积淀,一代代南师学子将“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校训和教育理念传播在祖国各地。正值我国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寻访从南师毕业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汲取前辈身上的精神力量,传承师范之风,启迪未来之路。教育薪火,代代相传;教育精神,历久弥新。在岁月的长河中,这些教育家们光辉的身影汇聚成璀璨的教育星河,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未来,教育的接力棒将交至我们手中,在这个新的时代,我们将向下扎根,潜心教育,共同书写教育新篇章


责任编辑:高小月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2024年七月至八,教师教育学院开展传承和弘扬教育家精神社会实践活动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