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士指明灯——顾晓松院士为新生上入学第一课 - 南通大学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教工第一党支部 - 思政网育人号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理想信念教育| 院士指明灯——顾晓松院士为新生上入学第一课

2024-10-28 15:44:37

9月9日上午,南通大学教育部·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召开2024级研究生新生欢迎会,中国工程院院士、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顾晓松教授应邀为新生上入学第一课。

IMG_20240909_102506.jpg


顾晓松院士对全体报到新生表示欢迎和祝贺,向新同学介绍了南通大学、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历史,介绍了科研团队的成长历程以及重点研究方向取得的进展和突破。他指出,“团结、协作、奉献”是实验室科研团队的精神传承,也是“通医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精神”的传承。实验室科研团队“三十年磨一剑”,人工神经移植物新技术新产品升级迭代,从初代产品壳聚糖人工神经移植物,到目前的第四代仿生组织工程神经,人工神经移植物产品已在国内外率先用于临床实现科技创新转化。科研团队用丰硕的科研成果引领并推进着全球组织工程神经发展。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靠科技强国,靠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mmexport1726817265399.jpg

顾院士强调:高质量发展靠的是人才和创新,这就需要我们的研究生要有医工结合的思维,有交叉学科的知识储备,要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过硬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来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竞争带来的压力,不断推动科技创新,用领先的创新成果,推动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和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顾院士对新同学提出三点期望:

一、胸怀家国,立志科技报国。不忘初心,秉承先贤之志,立志科技创新,报效家国;

二、以学立身,立德成才。新同学要尽快适应新的身份,融入实验室大家庭,充分用好实验室的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跟老师建立良好的互动,立德修身,立志成才。

三、勇于创新、奉献前行。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通过三年的努力学习,锻炼本领,不断自我革命,为通大发展、为国家发展、为人类健康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2024级研究生杨涵月表示:顾院士娓娓道来,谈到科技创新成果时眼中的光,让我深切体会他的科研情怀。作为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生,我们很骄傲能到这样一个好的平台来学习,要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我们既要培养团队精神,相互信任,协作共享,让整个团队向着共同的目标携手共进;同时也要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有敢为人先的勇气与锐气,努力为科技创新发展贡献力量。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作为研究生新生入学第一讲,旨在发挥院士引领作用,引导新生坚定理想信念,扣好新学习生涯的“第一粒扣子”,为今后的成长指明发展的方向,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实现远大理想,贡献青春力量。

MEITU_20240909_194522635.jpg

       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实验室副主任王勇军主持欢迎会,全体领导班子成员、行政管理人员和研究生新生参加活动。


责任编辑:刘艺黎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中国工程院院士、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顾晓松教授为南通大学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2024级研究生新生上入学信仰第一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