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牢记立德树人初心 坚守为党育人使命 以“强国行”专项行动引领民族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青海民族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现有党员教师41人,其中50岁以下党员占88%,博士学位党员占68%。2020年支部顺利通过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验收,2024年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同时入选青海省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建立完善党建“双创”工作体系,突出“四个聚焦”,扎实落实“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四项举措,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青海产业“四地”建设发展需求,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联动,为学院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一、聚焦增强政治功能 积极开展联学联建
党支部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为契机,严格落实首议题制度和“三会一课”、政治理论学习会制度,与学院党委、学生党支部广泛开展共建交流活动,通过“开学第一课”、领导干部和专家教授带头讲党课、党建资源共享、践学参访等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联学联建活动,形成原原本本学、分片联系学、辅导研讨学、逐级跟进学、实践拓展学的“五学”模式,累计开展集中学习38次,研讨交流34人次,班子成员和党支部书记讲党课40余次。与天津大学、天津城建大学等对口支援高校开展“青藏高原储能技术和青藏高原清洁能源”专题研讨党建交流活动,加强学科同业务交叉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与中铁二十一局、中广核太阳能德令哈有限公司、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青海省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等企业开展联建,加强与行业企业在产学研方面的合作交流。与学生支部党员前往海北州原子城纪念馆等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同开展“赓续奋斗史,启航新征程”联建主题党日活动,加强理想信念和师德师风教育,体验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渊源流变,提升支部党员党性修养和德育意识。通过党建联建上下联动贯通,进一步强化了教师党员的理论学习,广大教师党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显著增强,用以指导和统领学院改革发展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有力提升了党员教师的理想信念、理论素养、思想觉悟和能力水平。
教工党员与学生党员赴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开展联建主题党日
二、聚焦教师能力提升 教育服务立德树人
党支部针对近年来新入职青年教师多的实际,把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作为党建促业务的重要抓手,为新入职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选派20余人次青年教师赴天津大学、天津城建大学等对口支援高校攻读博士或单科进修、访学、短期交流,教师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得到不断提升。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全国、全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和教学竞赛以及教师信息素养实践活动,1名教师被评为青海省第十二批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1名党员教师分获省级和校级教师教学大赛等各类奖项。围绕“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和“乡村振兴”等青海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依托学院学科和人才基础,成立青海省人民政府—天津大学“双碳研究院”,打造“工学讲堂”学术讲座平台,邀请省内外专家举办“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研究”咨询项目启动会暨2024年青藏高原储能技术研讨会、“第三届双碳研究院学术年会暨青藏高原清洁能源学术交流会”“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学术会议”等17次学术会议,激发教师学术意识,发挥教师党员在促进学科建设、提升服务区域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通过调研行业企业地方需求,聘请10余名行业企业的专家,共同打造一支高水平“双师型”教学队伍,积极申报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7项,青海省首批企业科技专员5项和科技特派员10项。党支部原副书记张韬老师指导成立的“乡村振兴协会”坚持“思政+教育帮扶+公益”模式,在青海各州县如西宁市星光特殊儿童服务中心、互助土族自治县爱巢残疾人托养院等开展科普与红色精神宣讲、科技支农技术服务、教育关爱支教帮扶、公益志愿服务等多形式实践服务活动,推动校地党组织结对帮扶常态化制度化,以扶智培养振兴乡村主力军。“乡村振兴协会”先后被评为校级“十佳社团”、全国“恩来荣誉社团”、2024年“TOP100”百强社团。社团指导老师张韬先后被授予2023年“榜样100”知行计划优秀青年导师、公益导师、优秀社团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邀请省内外专家举办“青藏高原储能技术和青藏高原清洁能源”系列学术会议
三、聚焦学科优势特色 科技赋能产业发展
党支部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青海“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需求,充分调动并发挥党员自身科技和智库优势,通过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服务等方式,在生态、能源、环保等领域积极布局,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中广核太阳能德令哈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等开展了“石背水库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精细化策略与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陡坡段输水管道水压试验及布管技术研究”“多场耦合作用下富水软弱地层深大基坑稳定机理及抗倾覆关键技术研究”等课题,解决了企业面临的技术问题。与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组成科考组,对西藏察雅县茶马古道沿线传统村落、古村进行了勘察调研,帮助察雅县政府积极申报历史名镇及传统村落。科技专员和科技特派员老师赴玛沁秘境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化隆回族自治县隆元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技术服务。为西宁市人民政府“西宁市‘十五五’规划编制”、青海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青藏公路G109线格尔木至那曲段提质改造工程(格尔木至贡玛日段)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评审”和“G338海兴至天峻公路甘禅口至克图段改扩建工程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评审”、互助威远汽车运输有限公司“运输业务投标报价测算”提供了技术指导,在西宁市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了《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宣讲。支部书记和支委牵头,带领教师党员与青海职业技术大学、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高原高寒新能源汽车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获批省科技厅青海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单位。注重将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彰显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也炼就了一支不畏艰险、敢战难关的共产党员研究团队。
支部“强国行”党建工作在学校党建观摩会上作交流发言
教工党支部委员带领两支“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学生党员赴甘肃积石山地震灾区开展党建联建和实践活动
四、聚焦人才培养体系 深入开展实践活动
党支部统筹各教研室党员教师,以“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工程创新与实践能力大赛”等为引领,组建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24年,申报36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有33支队伍及个人获得校级及以上学科竞赛类奖项(获得2项国家级大赛奖项、21项省级大赛奖项,10项校级比赛奖项)。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机融入开学典礼、入学教育、主题班会、升国旗仪式以及专业建设等工作中,组织全院学生开展党史知识竞赛、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竞赛和主题团日、班会等活动,打造退伍学生样板宿舍3间,征集展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丰富红石榴籽家园建设”优秀作品50余份,与社区共建“红石榴籽家园”。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和第二课堂阵地作用,加强社团建设,打造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唐蕃古道和美乡村”乡村振兴促进实践团等两支“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获得校级“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二等奖和三等奖。
学生实习实践团队在青藏铁路公司开展实践活动
下一步,党支部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高校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以及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强化党支部的示范引领,凝心聚力推进“强国行”,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支部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