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环保小院”建设动态 | 人工智能赋能环保创新,共绘绿色发展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3-26 10:29:01

为深化“环保小院”产学研协同育人功能,推动人工智能与生态环境领域的深度融合,近日,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地实验室党支部特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级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李佳礼,开展《人工智能如何赋能科学发现探索》专题讲座。学院师生代表及“环保小院”共建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活动,共探科技赋能环保的新路径。

聚焦前沿,解锁AI+环保新动能
       李佳礼研究员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背景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了其理论基础及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创新应用。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详细介绍了AI技术在污染源解析、生态监测预警、环境大数据建模等方面的实践成果,如利用机器学习优化污水处理工艺、通过智能算法预测大气污染扩散趋势等。李佳礼强调,人工智能正成为破解复杂环境问题的“利器”,未来需进一步推动跨学科交叉研究,构建“数据驱动+机理融合”的新型科研范式。

GO5A0009

擘画蓝图,深化“人工智能+生态文明”布局
       支部书记李大鹏结合讲座内容,系统阐述了学院“人工智能+生态文明”发展规划。他指出,学院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构建人工智能进阶课程体系,开发环境学科与AI技术交叉融合的特色课程;二是加速算力中心建设,为环境大数据分析与模型开发提供硬件支撑;三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鼓励师生围绕“双碳”目标、智慧环保等领域开展创新研究。李大鹏号召师生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深化学科交叉,培育创新思维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与“学”的路径,引领技术向善,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队”。

GO5A9951

赋能实践,共筑产学研合作高地
       本次活动是“环保小院”推动科技赋能环保的又一重要举措。依托“四位一体”组织模式和“三导师”培养机制,“环保小院”将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探索AI技术在太湖生态修复、垃圾分类智能监管等场景的应用。近期,学院计划联合共建单位成立“人工智能环保技术攻关小组”,聚焦污水处理工艺优化、污染物智能监测等“卡脖子”问题,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为苏州“无废城市”建设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XZH_0986

人工智能与环保技术的深度融合,正为“环保小院”建设开辟新赛道。学院将继续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以“双带头人”工作室为引领,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更多创新成果惠及地方生态治理,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苏科大智慧!

责任编辑:吴润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国地实验室党支部特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佳礼,开展《人工智能如何赋能科学发现探索》专题讲座。
    热度
    more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