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号浪潮中筑梦强国 ——《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育人创新实践

2025-09-01 22:57:16 李娜

DSC05388

面对传统教学中知识体系与产业需求脱节、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困境,自动化教研室教师党支部中的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团队"科技自立自强"为战略引领,开启了信号处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与人创新实践。

破局:从理论推导到产业现场的认知重构

当课堂上的傅里叶变换公式推导遭遇学生迷茫的眼神时,她深知必须打破"黑板上的信号处理"桎梏。带领团队深入安徽华电宿州有限公司、汽车产业园,用三个月时间采集了23个典型工程场景:从汽车工厂的电磁干扰信号分析,到工业互联网数据清洗,这些真实案例被转化为教学案例库的鲜活素材。在重构的知识体系中,学生不再是为解题而推导公式,而是为解决"新能源汽车电机故障诊断中的信号去噪"这样的真实问题而探索。

变:引新教学法孵化应用人才

课程团队创新性地提出 PKFII 教学法,这是一种集项目教学法、知识大模型学习、翻转课堂、沉浸式教学与工程实践于一体的全程联动教学模式。PKFII创新教学法驱动下,企业导师通过5G+VR技术实时指导学生的工程信号故障诊断方案设计曾经沉默的课堂变成项目路演现场学生的创新方案被某汽车电子企业采纳,学生团队在西门子挑战杯竞赛中获得国赛一等

赋能:数智技术构学习生态

面对00后学生的认知特点,课程团队将元宇宙技术引入课堂。在VR虚拟教学场景中,学生头戴设备"走进"220kV智能变电站,用示波器捕捉电磁信号。当傅里叶变换的频谱图在虚拟设备上动态呈现时,抽象概念瞬间变得触手可及。更令人惊叹的是师生共建的信号处理知识大模型,能根据学生学习轨迹智能推送"信号处理在脑机接口中的应用",让每个学生的学习路径都成为独一无二的探索之旅。

铸魂:让信号技术温暖人间

课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智能助盲手环"项目时,没有止步于技术实现,而是带领学生走进特殊教育学校。当听障儿童通过手环振动感知音乐节奏时,学生们真正理解了"科技向善"的深意。这种"党建+专业+公益"的育人模式,让信号处理课程延伸出温暖的社会价值

在师生共同努力下,《信号分析与处理》成为连接科技前沿与产业需求、贯通专业技能与家国情怀的育人磁场。当一届届学子带着"信号报国"的信念走向奋斗舞台,中国制造必将增添信号分析与处理的支撑力量。

责任编辑:王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团队,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战略引领,开启了信号处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与人创新实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