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至11月5日,为期七天的“石榴花‘弘’、‘新’心相‘毅’”新疆无锡各族青少年社会实践交流研学营活动圆满收官,来自新疆供销技师学院(新疆供销学校)与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20余位师生共同度过了充实饱满而又意义非凡的实践研学之旅,两地各族师生在交往交流交融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此次活动是国家民委“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2024年全国试点示范项目,发挥无锡城职院作为“无锡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载体作用,通过带领各族营员参观走访无锡城职院“弘毅同心”教育实践基地等9个学习点,进一步推动各族青少年跨区域双向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尊重,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和认识,确立远大理想、厚植爱国情怀。
研学江南大学,掌握前沿学科发展
研学营活动第一站为江南大学。在江南大学校史馆,学员们通过学生讲解员的细致讲解,浏览2个展厅1000多幅照片、400多件文物,了解学校发展轨迹与学术成就;在民间服饰传习馆,学员们为陈列的汉族各地区精美古朴的1000余件民间服饰所震撼,充分感受到中华文化艺术原生、原创的审美意蕴;食品学科史馆的参观从寓意深远的“百食图”展开,学员们从一件件具有时代印记的老物件中感受江南大学食品学科的发展历程。
研学场馆故居,了解无锡人文精神
研学营师生们怀着对无锡城市文化的向往和无锡人文精神的敬仰,先后来到无锡博物院、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孙冶方纪念馆、薛暮桥故居、冯其庸学术馆。师生们了解了无锡的风土人情、发展历程,感受无锡的古今交融与文脉传承;在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大家认真学习中国工商业发展历程,聆听荣氏兄弟传奇故事,品悟早期工商业者们的智慧与勇气;品读中国经济界“双子星”——孙冶方和薛暮桥的生平事迹,为他们始终不渝追求真理的闪光人生所感动;走进冯其庸学术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味先生大国学应包括中华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
研学非遗项目,领略传统文化魅力
在无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玉祁脚踏糕制作技艺”教学现场,研学营师生们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入了解传统年糕制作技艺。大家实践了从原材料筛选、磨粉、蒸熟到搡糕、成型等一系列传统制作工艺过程。研学营师生们走进惠山泥人厂,观摩如何运用“雕、塑、捏”等精湛技法,从捏胚、开相、晾干、修改、磨光到彩绘,将一块块普通的泥巴塑造成栩栩如生的人物的全过程。师生们还进行了惠山泥人DIY制作,绘制属于自己的专属泥人作品。
研学党史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研学营师生们赴延安精神无锡学习天地、“一包三改”纪念馆研学交流。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介绍下,全体成员回顾了从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党史历程。适逢“一包三改”经验总结推广40周年,师生们重温惠山区“一包三改”那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改革发展岁月。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初心使命,砥砺担当作为,用实际行动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研学海澜集团,感受艺术竞技韵味
研学营成员们最后一个学习点为海澜集团。走进海澜美术馆,在《长江万里图》的巨幅长卷前师生们久久驻足,透过水墨丹青一览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千年文脉;在马文化博物馆学习从马的起源到马成为重要的作战、运输工具,再至如今的马术竞赛,一路见证了马文化的演变;在海澜集团党建文化馆,大家了解了海澜集团创业历程、企业发展、智能制造、东西部协作等情况。
研学总结交流,深结民族团结情谊
七天的研学短暂却珍贵,新疆、无锡两地青少年结下深厚友谊。临行前,研学营成员共绘交往交流交融新篇章,两地同学分享了家乡特产、介绍大美新疆的风土人情。大家共唱《海阔天空》,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维吾尔族的莎巴爱提更是跳起了家乡舞蹈,带着所有与会成员载歌载舞。两地师生还进行了现场专业实践展示,通过抖音平台,以直播、短视频方式介绍地标农特,分享共聚的欢乐。来自无锡城职院贸金学院的李新环同学表示,民族团结,犹如春之花,绽放光彩,犹如铁之壁,坚不可摧,在与不同民族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中华一家亲的真谛。来自新疆供销技师学院的同学们诚挚邀请无锡师生去新疆,并表示会带着在研学实践中汲取的力量与智慧,继续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发光发热,大家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