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财经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统心协力”社会实践队赴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开展调研期间,专访了当地志愿者协会会长刘辉。这位深耕志愿服务领域十余年的“老志愿者”以亲身实践和深刻思考,生动阐释了青年力量融入乡村振兴中的路径与价值,展现了当代青年在广阔乡土舞台上的积极作为。

从“做点啥”到坚守十年:志愿服务的初心与成长
“最初就是看到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想着年轻人能做点啥,就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了。”刘辉回忆起志愿服务的起点,朴实的话语中透着坚定。十年耕耘,他不仅带领团队走向规范化运作,更获得“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奖”“新时代青年先锋奖”等国家级荣誉。支撑这份坚守的是他“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面对资金问题,他说“贴钱也要干”,这份执着,让石楼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在石楼的乡村振兴答卷上留下了扎实的足迹。
青年发力乡村振兴:三大路径显担当
在刘辉看来,青年志愿者参与乡村振兴并非“虚功”,而是能在多个维度发挥实效:
守护生态环境:针对农村农药滥用、塑料垃圾乱扔等问题,志愿者团队通过宣传引导,推动村民树立环保意识,同时可以联动高校环保专业力量,开展黄河生态调研与修复,让青年成为绿色发展的践行者。
深耕人文关怀:聚焦农村孤寡老人的生活困境,志愿者们定期走访陪伴,关注老人们的饮食健康与精神需求,用实际行动填补“物质脱贫后”的服务空白。
助力产业推广:发挥青年“懂网、会网”的优势,组织主播志愿者为当地农产品直播带货,打通销路,让“藏在深山人未识”的特色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乡村振兴既要产业兴,也要人心暖。”刘辉说,青年的活力恰恰能在这些“细节处”发力,让乡村振兴更有温度。
创新模式聚合力:让更多青年“扎根”乡村
如何让青年力量持续服务乡村?刘辉意识到,单靠情怀难以持久,必须构建吸引力机制。为此,他创新成立了石楼县大学生志愿者联盟,并通过自主管理和民主换届,激发“本土青年服务本土”的内生动力。为了弥补石楼县长期人才匮乏的短板,他打破常规,首创“校协合作”模式,与10余所高校建立起灵活的“线上+线下”联动机制,有效嫁接高校智力资源赋能本土服务。同时,他精心设计项目吸引参与,例如通过深度体验式的“保护+体验+传播”黄河生态项目(游客可认领树木、参与净滩获纪念章),旨在让青年在服务中找到价值感、获得成长空间、建立深度连接,从而将“一时热忱”转化为“长期扎根”的可能。
此次专访让“统心协力”实践队对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有了更鲜活的认知。正如刘辉所说:“青年有活力,乡村就有希望。”这份扎根乡土的坚守与创新,正是青年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