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赋能,推动科教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4-24 11:31:54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电化学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党支部书记侯旭,厦门大学南强特聘教授、中国化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际先进材料协会会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青年项目负责人,现任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厦门大学电化学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近几年,以独立通讯作者在Nature, Science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30余项。

党支部有正式党员33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2人,国家“四青”人才4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是一支业务能力精湛的高素质党员队伍。获评教育部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一)党建领航,教书育人谱新篇

强化理论武装。党支部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研讨交流等方式,定期组织党员教师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确保教育教学工作与党的教育方针保持高度一致。引导教师将党的理论成果融入教学实践,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

优化课程体系。党支部结合党的教育方针和时代需求,推动课程体系改革,鼓励党员教师参加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党支部党员现承担了10余门骨干课程教学任务,其中侯旭的《柔性纳米通道膜材料的制备与测试分析虚拟仿真实验》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孙世刚长期主讲《物理化学》课程,个人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第四届杰出教学奖”等教学类荣誉称号。

深化创新育人。2025年2月,党支部党员陈嘉嘉、王翔参与的“以可视化、可拆卸教学型仪器为牵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成果获福建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成果已被纳入教育部化学“101计划”三门核心实验课程,同时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20余所高校广泛借鉴使用。

图片1

图片2

2024年12月,陈嘉嘉主持的“有组织科研背景下大学化学教学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改革与创新”项目入选厦门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图片3

(二)党建引领,科研攻坚创佳绩

肩负科研重任,助力国家战略实施。党支部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依托自身组织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对接企业需求,助力地方发展,建立科研创新团队,并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合作机制,推动成果转化。2024年10月,衢州高端电子化学品创新研究院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揭牌,支部党员孙世刚院士作为创新研究院院长参加仪式。厦门大学和衢州市科技局精诚合作、优势互补,近年来为衢州市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做出贡献,研究中心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衢州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党支部党员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与华为、宁德时代等企业建立了联合创新中心,以科技赋能助推企业转型升级,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图片4

图片5

智绘未来蓝图,服务国家战略规划。党支部紧密结合自身在电化学领域的资源优势,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参与和推动国家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孙世刚同志依托中国科学院咨询评议项目,对我国电子电镀基础与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调研,形成的院士建议呈报国务院,受到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亲自批示,后在学院的共同支持下牵头筹备厦门大学高端电子化学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组工作。2024年12月,“厦门大学—恒坤科技先进半导体材料联合创新中心”签约揭牌仪式在厦门大学举行,孙世刚院士作为厦门大学高端电子化学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组)科技领军专家出席仪式。联合创新中心将以半导体先进材料研发为主要研究方向,推动产品产业化应用,为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先进制程的关键材料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图片6

图片7

引领学术前沿,深化前瞻科研探索。党支部致力于构建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科研环境,通过定期组织党员参与科技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举办高端学术论坛等方式,激发党员的科研热情,开拓党员的研究视野,积极布局前瞻性科学研究。2024年10月,侯旭首次提出(Science, 2021)的“仿生纳流离子学”入选“2024年度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近年,侯旭积极推动该技术在全球发展,曾在《国际智能和纳米材料杂志》组织“仿生纳流离子学”国际学术专刊。

图片8

2024年10月,党支部书记侯旭荣获第六届中国化学会菁青化学卓越奖。2025年1月,党支部党员王翔参与的“高空间分辨原位谱学电化学仪器、方法和应用”项目荣获福建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三)党建聚力,社会服务显担当

党支部党员充分利用学院、研究所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强化科普基地建设,扎实推进科普工作。2024年10月,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举办,来自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位科学家参加。侯旭在会议期间做线上科普直播,探讨如何从科学角度应对空气污染和碳排放,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线上平台有3000余人观看了直播。

图片9

2024年10月,侯旭参加2024海峡两岸(福州)青少年人工智能交流活动,围绕宇宙暗物质、万物起源、液体门控等热点问题,与青少年畅谈前沿科学和相关学术研究,活动汇聚了海峡两岸90支优秀青少年人工智能科创团队的300多名大学、中学师生和150多名青少年科技教育专家、学者和科技辅导员参加。

图片10

2025年4月,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与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进行青少年科普教育项目战略合作签约,达成为期三年的深度合作,旨在构建全年龄段科学教育生态体系,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推动科研与社会的深度融合。

图片11


责任编辑:陈咪梓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电化学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党支部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案例
    热度
    more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