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至28日,“行思四史”辅导员实践育人工作室组织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师生15人一行赴四川、重庆多地开展“守护长江 培根铸魂”联合育人行动。行动聚焦“党建引领+生态保护+地质报国”主线,通过实地调研、校际联学、红色宣讲、企业走访等形式,打造“行走的长江大课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小课堂”融入社会实践“大课堂”。

联学共建,在协同育人中传递“薪火”
实践团先后前往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现场挂牌“薪火驿站”党建研学点,开展党建联学活动。双方表示,要围绕长江大保护主题,依托“薪火驿站”深入开展党建研学、人才培养、科普宣讲等合作交流,把“守护长江”的使命扛在肩上,把“培根铸魂”的责任落到实处。




“我们希望通过‘薪火驿站’建设,推动高校之间形成‘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人才共育’的育人共同体,着力打造新时代立德树人新范式。”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行思四史”辅导员工作室工作室主持人熊程说。
红色寻访,在信仰传承中赓续血脉
沿着红岩英烈的足迹,实践团师生先后走进四川省博物院、桂园、周公馆、红岩革命纪念馆、渣滓洞、歌乐山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录制“行走的思政课”。宣讲团成员现场开展微党课录制,将红岩精神的深刻内涵与地质工作者“地质报国”的初心使命紧密结合,创作了一批生动的视频党课素材,让理想信念教育更加可知可感。

“在渣滓洞那扇带铁链的牢门前,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理想高于生命’的力量。”“测地明理”宣讲团指导老师张恪表示要善用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企地调研,在绿水青山中淬炼担当
聚焦生态保护与技术赋能,研学团队走进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围绕长江上游生态修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环境治理能力建设等主题开展专题调研,与一线技术人员开展深入交流。

“通过身临其境的现场研学,我切身感受到守护长江安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我决心将个人理想融入长江保护与发展事业,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山川大地上。”参加了4天的实践研学活动,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何敏君深有感触。

据悉,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高质量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着力培养扎根长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兼具生态文明素养与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今年9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省内外55所高校与24家企事业单位,共同成立新时代高校“守护长江 培根铸魂”育人共同体,实施联合育人行动。下一步,“行思四史”辅导员实践育人工作室将深度参与守护长江·培根铸魂”党建联学行动,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育人模式,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