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征国家A类赛事ISCC!我校计算机专业学子于ISCC赛场斩获5项荣誉,3队晋级国赛冲刺巅峰
近日,2025年ISCC智能安全赛区域赛圆满落幕。作为国家A类赛事与全国竞赛白名单赛事,本届赛事覆盖仿人智能体、复合智能体两大核心赛道,共吸引全国569支队伍(仿人智能体213支、复合智能体356支)同台竞技。我校首次参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子在两位张老师的协同组织与指导下,克服 “零经验、资料少、强敌聚集” 三重挑战,一举斩获5项省级荣誉,其中3支队伍拿下省一并成功晋级国赛,以专业实力在全国赛场上留下亮眼印记!

图1 参赛队伍留影
参考《2025年ISCC智能安全赛—仿人智能体本专科奖项公示.pdf》《2025年ISCC智能安全赛—复合智能体本专科奖项公示.pdf》,我校学子在两大赛道均实现突破:
曹志东、党文君团队以全国第19名(黑龙江省第2名) 斩获省级一等奖。
孙翔团队以全国第25名(黑龙江省第3名) 拿下省级一等奖。
另有周登贤、冯博团队成绩也很优异锁定省级三等奖;
李嘉栋、李忆南团队从356支劲旅中突围,以全国第46名(黑龙江省第3名) 斩获省级一等奖,成功晋级国赛。
这份成绩的背后,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方向在智能硬件控制、机器人动作调试上的技术沉淀,更是网络安全方向在系统防护、数据识别上的实力体现——两大方向协同发力,成为我校学子突破强敌的核心支撑。
作为首次参赛队伍,我校从赛事对接、方案设计到技术攻坚均无经验可循,两位张老师分工协作,成为团队突围的 “双核心”:
张德佶老师(赛事统筹与方向规划):全程对接赛事组委会,在 “公开资料稀缺” 的情况下,主动梳理报名流程、解读评分标准,为团队制定 “硬件控制+安全防护” 的备赛策略,确保专业能力与赛事需求精准匹配;
张宏杨老师(技术攻坚与细节指导):聚焦具体技术难点,带领学子在实验室反复测试——针对仿人智能体动作精度不足问题,指导优化关节控制算法;针对复合智能体响应延迟问题,协助调试数据传输协议,累计解决12项核心技术难题,经常陪伴学子奋战至深夜。
两位老师的协同配合,不仅填补了我校参赛经验的空白,更让备赛过程高效有序,为最终获奖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晋级国赛的3支省一队伍已进入紧张的冲刺阶段:仿人智能体团队持续优化算法以提升动态场景适应性,复合智能体团队针对系统漏洞进行最后一轮修复,两位张老师依旧全程跟进,从国赛规则解读到技术方案迭代,为团队冲击全国更高名次保驾护航。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