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匠心铸魂 矢志科技报国 ——自动化专业党支部教师洪宇翔副教授专访“七一勋章”获得者艾爱国大师
【导语】2024年3月3日,中国计量大学自动化专业党支部教师党员代表洪宇翔副教授一行,专程赴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拜访"七一勋章"获得者、我国焊接领域泰斗艾爱国大师。此次交流学习以“工匠精神传承,科技人才培养”为主题,深入探讨了智能制造背景下能源装备高强钢机器人焊接技术的前沿发展,切身感受了"大国工匠"的精神魅力,见证了老一辈工匠的坚守与新一代科研工作者的创新。一、大国工匠:焊枪下的“超级工程”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图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艾爱国,1950年3月出生于湖南攸县,中共党员,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焊接顾问。他在焊工岗位坚守50余年,多次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焊接技术攻关,从港珠澳大桥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从京沪高铁到超级液化天然气船,累计为我国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行业攻克焊接技术难关400多个,改进焊接工艺100多项。荣获全国十大杰出工人、全国劳模、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众多奖项和荣誉称号。在建党100周年前夕,被党中央授予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
二、对话现场:匠心与智能的交融
[▲湖南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文化园艾爱国焊接实验室]2008年,艾爱国主持的湘钢板材焊接实验室正式成立,被湖南省列为焊接工艺技术重点实验室,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参与了国内多项“大国重器”与“超级工程”建设。[图来源:中国计量大学党支部青年教师洪宇翔]
活动伊始,支部成员洪宇翔副教授紧随焊接界泰斗艾爱国大师的步伐,进入华菱湘钢的艾爱国焊接实验室参观。实验室内的展览区,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展现了这位年逾七旬的“大国工匠”艾爱国从一名平凡工人成长为焊接行业领军人物的历程,以及他跨越半个世纪对焊接事业的执着坚守与不懈追求。随后,艾爱国大师和洪宇翔副教授就焊接技术发展,以及如何在智能制造背景下更好地传承工匠精神、培养科技人才展开了热烈讨论。
(1)“做事情要做到极致,做⼯⼈要做到最好”
[▲艾爱国在湘钢生产一线][图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洪:艾老,我们发现,在全位置焊接工艺中理论上需要实时调整焊接参数,但在实际工程中,使用优化后的固定参数却往往能获得更好的工艺稳定性。这个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异,还请您为我们指点迷津?
艾:好的焊接工艺,是要在科学理论和工程实践之间找到最优平衡点。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如何做'好焊工'?做焊工就像做裁缝,不在于参数调得多频繁,而在于是否找到了材料、设备和工艺的最佳结合点。在多年的技术攻关中,我始终坚持一个理念——'做事情要做到极致,做工人要做到最好'。焊接工艺的核心不是盲目追求智能化,而是回归工匠精神,用最简洁的方法解决复杂问题,过度依赖智能算法反而可能破坏工艺的稳定性。
[艾爱国⼤师(左⼀)和洪宇翔⽼师(左三)就技术问题交流][图来源:中国计量大学党支部青年教师洪宇翔]
洪:关于“大口径1000MPa高强钢管机器人自动焊接系统”的构想,我们团队在理论基础和初步实验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深知在工程实践方面还需要您这样的资深专家给予指导。能否请您从实际工程应用的角度,为我们指点一二?"
艾:你们这个构想很有现实意义!随着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推进,高强钢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现实情况是,能够胜任这类高难度焊接的高级焊工非常稀缺。我们团队也在探索智能化焊接,积累了不少经验。但要实现1000MPa级高强钢的可靠焊接,还有一段路要走。我们对比过:老师傅手工焊的合格率能达到98%,而机器人自动焊只有85%左右。这个差距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机器人再先进,也离不开工匠的智慧!如何将焊工智慧有效地赋能机器,是当前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瓶颈。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开展深度合作,联合攻关。
(2)“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
[▲刚当上学徒的艾爱国在笔记本的第一页写下了“气焊工1-8级的考核标准”][图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洪:刚刚参观您的实验室,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您的笔记本每一页都密密麻麻的记满了数据和心得。能否请您分享一下,您是如何能够坚持记录的?
艾:“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从当上焊工第一天起,就坚持写工作笔记,半夜灵感来了也要马上记下。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认认真真做事、平平淡淡生活,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现在这些笔记已经数字化成了上千个教学课件。我认为,工匠精神既要传承老经验,更要与时俱进,学习新技术。
(3)“让党旗飘扬在生产一线”
[▲艾爱国(右二)指导学徒设置焊接参数。][图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洪:您年近八旬仍坚持在生产一线,这份坚持真让人打心底里佩服!您这种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正是我们年轻党员最需要认真学习和传承的宝贵品质。
艾:让党旗飘扬在生产一线不是口号。有人说:"艾老师,你都这把年纪了,何必还这么准时准点上班?"。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党员,就是要在群众中起到先锋带头作用,以身作则,一举一动都要严格要求自己。
[洪宇翔老师(右一)和艾爱国大师(左三)交谈][图来源:中国计量大学党支部青年教师洪宇翔]
洪:在当前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您认为"工匠精神"该如何与现代智能制造相融合?如何传承新时代背景下的“工匠精神”?
艾:在我看来,要将工匠精神融入现代智能制造,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要把工匠的智慧和经验数字化,让机器能够学习和继承,这样智能制造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说起传承,作为一名老党员、老焊工,我始终牢记两件事:第一要把活干好,第二要把人带好。我带过的徒弟,有不少人已经成为行业领军人物或技术能手。我带徒弟先是手把手教基础,然后放手让他们去实践,最后咱们一起坐下来总结提高。现在,我们还和企业合作,让他们既能学到传统手艺,又能掌握智能技术,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三、党建领航:智能时代的工匠传承
访学归来后,自动化专业党支部青年教师洪宇翔向党组织汇报了访学心得:"艾爱国大师用他一生的坚守与热爱,为我们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在智能化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这种对技艺精益求精、执着追求的品质,显得尤为珍贵,正是我们科研工作者应当秉持和发扬的宝贵精神。在智能焊接技术的研发探索中,我们不仅要勇于创新,大胆尝试新的算法和技术,更要像艾老师那样,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工艺细节,用匠心去雕琢每一道工序,实现技艺与智能的完美融合,让工匠精神的数字化传承成为可能。同样地,教书育人同样需要工匠精神的滋养和支撑。工匠精神并非空洞抽象的概念,而是要具体落实到我们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体现在我们对学生的每一次指导、每一次示范之中。艾老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600多名徒弟,这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大爱的传递,是对行业未来的深情厚谊和殷切期望。他看到的,不仅仅是行业的当下,更是未来的希望与辉煌。他用自己的力量,为行业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新生力量,让工匠精神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支部书记陈锡爱副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强调:"我们要将艾老的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为工科院校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未来工程师'的重任,更要以身作则,涵养匠心。要通过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等途径,将工匠精神培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为新时代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也是我们学院党委推进'磁铁工程'的应有之义,要让每位党员都成为教书育人的先锋模范,凝聚起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
支部青年教师熊晶晶分享感悟时说:“五十余载寒来暑往,艾爱国大师始终扎根焊接一线,用焊枪书写着对初心的坚守。这份担当背后,是一位匠人对国家发展需求的深切回应,更是对'科技报国'信念的生动诠释。”。
【结语】从学徒到大师,艾爱国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诠释了工匠精神的真谛。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在建设制造强国的征程上,我们需要更多像艾爱国这样的"大国工匠",也需要更多像自动化专业党支部这样的"匠心传承者"。让我们以艾爱国大师为榜样,传承匠心,矢志报国,在各自的岗位上追求工匠精神,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像磁铁般凝聚起培育时代新人的强大合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