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红色传承 艺创融合乡村振兴——新媒体艺术学院教工党支部“党建+美育”创新实践纪实

2025-03-12 10:28:44 封雨洁

重庆财经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是一所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艺术人才的学院。学院秉承重庆财经学院“明德健体,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响应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红色文化、党建引领与大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机制。

党建引领“一院一镇街”,助力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受重视,重庆财经学院主动响应 “融入巴南、扎根巴南、服务巴南”的号召,深入推进校地合作。新媒体艺术学院积极推行党建引领“一院一镇街”行动,将党建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学院与圣灯山镇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师生们深入调研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结合专业优势,开展“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实践活动。目前已开展圣灯山五洲园开幕式、“圣灯山18度清凉西瓜节”产品推广,巴适小院打造等具有村情特色、彰显乡村文化的艺术活动,并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提升了当地文旅的影响力。

在“一院一镇街”行动中,学院还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志愿者团队深入社区、乡村,开展红色文化墙绘、慰问老人、文艺演出、开垦荒地等志愿服务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在实践中提升了专业技能,还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涵养家国情怀

新媒体艺术学院积极响应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大思政”教育理念,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艺术创作中,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政教育体系。学院通过开展“大思政课”主体活动,组织红色主题实践活动,鼓励以演讲以及微视频等方式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作品,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红色主题艺术作品,生动展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学院还组织学生参观红岩革命纪念馆、歌乐山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实地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红岩精神,深入学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创新传播形式,提升文化影响力

在数字化时代,新媒体艺术学院开创"数字赋能+艺术活化"的创新路径,运用虚拟现实、交互装置等新媒体技术已成功举办三届新媒体青年艺术节,150+创作者参与,200+件作品展示,展出面积(线上+线下)逾千平米,已成功搭建具有影响力的网络新媒体平台。此外,学院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鼓励学生利用新媒体技术,创作微电影、短视频、动画等让革命文物"活起来"、历史故事"动起来"。通过墙绘、写生创作等沉浸式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乡土中国中汲取艺术养分。

新媒体艺术学院始终立足重庆财经学院深厚的学科积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建+"模式为引擎,创新实施"艺乡融合"发展战略,通过校地共建行动将艺术教育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在服务地方发展中践行育人使命。学院依托"三维联动"大思政育人体系,构建起课程思政、专业实践、文化浸润相贯通的培养机制,着力培育具有文化担当的时代新人。

面向未来,学院将深耕红色美育创新试验田,构建"红色基因图谱"教学资源库,开发虚实融合的沉浸式课程模块。通过建立"创作-展演-转化"全链条培养机制,孵化兼具思想深度与市场价值的红色文创产品,形成"课堂+田野+云端"三维育人格局,为构建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范式贡献智慧与力量。


责任编辑:甘雪梅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新媒体艺术学院将红色文化、党建引领与大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机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