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学校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随着教研教改工作的深入推进,广大一线教师中涌现出一批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改革者,他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教法、学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取得的先进教改经验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总结我校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充分发挥优秀教学案例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与提高,更好地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案例评选活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尤其是近年来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主持省市级及校级重点教改项目的教师对已有成果进行了精心总结并踊跃申报,二级院系对本单位申报案例进行初步审核后,择优推荐至学校,学校组织专家评审,评选结果经公示无异议,最终评选出优秀教学案例51篇。
为进一步促进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教务处组编了这套《郑州科技学院优秀教学案例集》,入选的优秀教学案例均来自教师真实的教学实践,是广大教师多年来扎根教学一线、辛勤工作的结晶,其中反映的教学过程和活动事件符合学校教学改革精神,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案例展现的现代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新策略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教师实施教学具有正确的导向性,值得每位教师借鉴学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广大教师积极学习借鉴优秀教学案例,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主动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各部门要进一步做好优秀教学案例的学习推广工作,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充分发挥优秀教学案例的示范作用。俗话说“教无定法”,每位教师都应当继续加强教学研究,积极探索实现高效课堂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改革,为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作出新的贡献。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户江月
一、建筑手绘课程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在高速运转的现代建筑商业活动中,手绘建筑装饰效果图无疑成为了设计师们创作与洽谈的主要辅助手段,它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直接、便利地进行表达。从目前的行业情况来看,从业人员具备快速手绘的能力更能够系统有效地解决方案在构思、设计、修改、细化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大大提高了设计时的工作效率。学习如何快速、准确地手绘建筑图是目前乃至未来行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在我校,《建筑装饰效果图表现》课程是建装专业实践教学项目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着重训练了学生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1)整合和考察学生的基础课程特别是手绘实践方面的应用情况,在对建筑内外空间进行写生的过程中回顾、深化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2)了解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前沿趋势,在实习过程中观察建筑造型设计特点,了解建筑与室内设计的风格如何结合,建筑与景观、环境的结合,从而开拓视野,利用所学知识创新设计方法,为后期的专业课开设铺设道路;
(3)锻炼学生调查研究、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团队协作处理问题的能力,扩宽眼界,培养专业实际应用的能力。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建筑装饰效果图表现》是培养学生手绘能力的一门实践课程,属于技术操作类课程。在课堂中需要学生动手动脑去解决大量实际的具体的绘画问题,因此传统的教室教学模式会对学生产生束缚和影响。
表1 建筑手绘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
教学内容 |
要求 |
周数 |
作业数 |
1 |
土建、电气教学楼 |
建筑外立面、部分内部空间 |
2天 |
2张 |
2 |
电教中心、综合教学楼 |
建筑外立面 |
2天 |
2张 |
3 |
校实验中心 |
建筑外立面、部分内部空间 |
2天 |
2张 |
4 |
校音乐报告厅 |
建筑外立面、内部空间 |
2天 |
2张 |
5 |
校图书馆 |
建筑外立面 |
2天 |
2张 |
合计 |
2周 |
10张 |
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第一步。摒弃以临摹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将训练建立在校园建筑写生的基础之上,以郑州科技学院的校内建筑物为主要写生对象(表1),既培养了学生对具体事物的观察能力,对建筑物的手绘和快速表达能力,也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吸收到关于建筑功能、造型、材料、结构构造、透视角度等多方面的知识,对整个专业知识体系的培养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手绘虽然需要一定的理论进行支撑,但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适合运用在建筑手绘的课堂中,解释过多的定义、累述大量的知识理论只会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授建筑手绘的过程中,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眼、手、脑,使其迅速地进入到实践锻炼的状态中;要使用最简短直白的语言传递最准确有力的知识,保证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吸收到手绘的技巧和方法。
1.通过分析的方法去观察
观察是进行建筑写生的第一步,“看”不等同于“观察”,观察是一种理性的行为,是看并且分析,只有通过分析了的看才能知道写生的内容和范围,才能了解和体会写生的对象,判断下笔的方向。一般情况下,在写生中要观察的有比例、角度、结构特征、材料特征四个方面。
(1)比例。观察比例即为观察物体的长、宽、高比。只有认识到正确的尺寸关系,才能快速地把握建筑各个部分的空间定位。
(2)角度。透视原理是观察建筑角度的理论依据,通过观察建筑角度,分析透视,辅助勾画出正确的整体轮廓。
(3)结构特征。在观察建筑的结构时要使用几何抽象法。复杂的结构组成往往会将观察者的注意力引到细节上,从细节出发的绘画往往顾此失彼,最终导致整体的变形。因此,把握整体是观察结构的前提,用高度概括的抽象眼光可以避免绘画者的迷失,快速找到下笔的入口。
(4)材料特征。如果结构是建筑的骨骼,材料就是建筑的衣物。只有通过观察材料的颜色、纹理、质感等特性,才能便于在后期线稿和着色阶段有条理地进行。
2.使用透视原理去构图
起草图最重要的就是构图,构图即为合理安排画面中的内容及每部分的关系,此阶段主要解决的是定透视和定比例。透视分为三种,分别是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以常用的两点透视为例,进行构图时的步骤大致是:
确定视平线在画面中的位置;
通过观察角度,确定两个灭点所在位置,以笔作出标记;
画出建筑物正立面和侧立面的转折结构线,因为这条建筑边线在两点透视中是唯一不会产生视觉变形的线,即与实际尺寸完全符合,将这条线的画面位置和长短定位好,可以使其作为勾画整体建筑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将正、侧立面转折线上的两个端点分别与灭点进行连线,在连线时注意地面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视平线必须高于地面,视高一般为1.6米——1.7米;在以建筑为主体的画面中,建筑所占画面的比例一般为三分之二以上,灭点往往并不在画面中,因此在进行端点与灭点的连线时应处理好空间与画面的衔接关系;
根据绘画人与建筑物的距离和所在角度,确定建筑物正立面和侧立面的画面比例,此时可以将已画好的正、侧立面转折线作为比例确定的参考值,根据建筑物实际的长宽高比结合两点透视中面的变形规律,确定比值,补充建筑物上剩余的主轮廓线。
3.根据建筑的构造特点完善线稿
构图和起草稿是为了构筑画面中的建筑大框架,而线稿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大框架的基础上充实建筑的细部,修整建筑的结构和完善建筑的空间环境。认识建筑的构造是完成建筑画线稿阶段的前提条件。以建筑的主体立面为例,细部构造大体包括入户坡道与阶梯、无障碍通道、散水、雨篷、雨水管、外门、窗、窗台、天沟、女儿墙等,不但内容多且结构复杂,尤其是结构之间的空间层次和转折更是加大了绘画的难度。因此,在学习建筑快速表现之前,学生应做好前期课程的学习。
4.根据建筑的材料特点进行着色
随着专业发展的进步,目前行业内在快速表现上使用的着色工具多为马克笔或彩铅。马克笔具有色性稳定,着色简便等特点,每一个色号代表一种颜色,不需要另外调和,不但加快了绘制速度,而且具有速干的特性。彩色铅笔在使用上也十分简单,它既可以处理丰富的色彩关系,也可以缓和颜色之间的过渡,主要用来弥补马克笔在颜色层次上略显不足的问题。
建筑材料是建筑的外衣,在着色的过程中主要处理的颜色关系即为建筑材料的关系。材料有颜色和纹理两种属性,在处理颜色时应注意材料本身的固有色和材料受环境影响的环境色,注意建筑受光面与背光面之间的转折与对比明暗关系;在刻画建筑材料的纹理特征时要合理安排正确的纹理表达方式,比如在画镜面玻璃时,必须要用流畅平滑的实线才能突出玻璃坚硬的质感;而画毛砖铺就的墙面时,应使用舒缓的、随意的颤线来表达。
四、建筑手绘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
在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无论是在表示建筑透视、组织建筑空间结构方面,还是在塑造建筑形态特征、把控画面效果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