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乐:上好思政课,青年教师要绽放最美“五色”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新时代新征程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方向。
近年来,年轻化成为思政课队伍发展的新态势。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年底,49岁以下的教师占到思政课教师总人数的77.7%。青年教师素养直接影响着思政课队伍建设的质量,青年教师培养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而对青年教师来说,要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型,完成从站稳讲台到站好讲台的历练,真正上好思政课,对自身的政治素养、理论能力、职业修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青年教师要保持政治立场的底色
政治性是思政课教师的首要属性,坚定的政治立场是思政课教师的必备底色。青年教师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优势的见证者也是言说者。党和人民对这些文化程度高、视野广阔、思维活跃的青年教师在讲政治、讲好政治上有更高的期待。
要培养让党放心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教师自己就要先做到让党放心,坚持政治底色。青年教师在政治原则上,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学好并讲好党的奋斗历史,讲深并讲透党的创新理论。政治规则上,严守党纪党规,校内与校外一致,讲台上与讲台下一致,网上与网下一致,在大是大非前旗帜鲜明,在思想行动上向党看齐。政治站位上,牢记党和国家交付的政治使命,牢记学校和学院给予的充分信任,无论进行怎样的教学创新和改革,始终把握坚定的政治方向,不负习近平总书记“有信仰的人才能讲信仰,只有信仰坚定的人才能讲好信仰”的嘱托。
青年教师要坚守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的原色
“当初,马克思主义的两位创始人没有任何权力强制别人信仰自己的思想,就是靠真理的力量,他们的声音才传播到全世界,极大地影响了人类世界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能够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既是真理的伟力,也有传播真理者的推动。正是依靠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实践者,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后,成为解释和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武器,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飞跃。
思政课教师是当之无愧的真理的传播者。青年教师要保持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的原色,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容和方法内化为学术素养,外化为教学能力。在讲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成果的同时,为学生搭建从理论世界到生活世界的桥梁,给与他们从政治哲学到人生哲学的能量。当然,精通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并非朝夕之功,青年教师要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少不了哲学智慧的滋养,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通过进一步掌握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一切现实出发;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强化问题意识;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出发,增强辩证思维。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使自身坚守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的职业本色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业务本领相统一。
青年教师要弘扬师德师风的本色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伟大事业。这项光辉且伟大的事业需要拥有坚定信念和深厚家国情怀,正心诚意的教师来推动。青年教师往往初获教职,对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型有新鲜感,对高校教师的职业有荣誉感,对从事教育事业有热情有干劲。但职业道德的培育不能仅凭一时热忱,师德锤炼是长期的修身律己,师风规范更需不懈的自我约束。所谓“如果爱,要深爱;如果爱,要真爱”。支撑一个人从事一个职业的,不是饭碗所系也不单单只是兴趣,因为饭碗可能会放下,兴趣有可能会转移,只有对职业强烈的归属感,以及在工作中实现价值的成就感,才会因热爱而珍惜,因珍惜而自律。
对青年教师来说,要对思政事业心存热爱的同时保有敬畏,而敬畏源于使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学生对思政课寄予的要求和期待,是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所在。教师在向学生传递思想火炬、带来理论温暖时,自己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教育水平。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时,自己先要在职业岗位上敬业、精益、协作和专注。在把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融入课堂,教育学生追逐工匠精神时,自己先要培育爱岗敬业的劳动精神和匠人情怀。上好课,以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躬行践履的实践精神倾注于思政教学;育好人,以严谨细致的敬业精神回应学生的期待。
青年教师要增添教研相长的亮色
思政课背靠“新时代”立足“中国化”,既能给文史哲融通、政经商融合予以思辨的帮助,也能给缜密的理学和精尖的工学予以人文社会科学的养护,是给学生“出干货”“上硬菜”的课。那些受到老师点赞、同学欢迎的思政课,往往既有历史、又有现实、更关照未来,能够在课堂上建立起课程与学生个人之间的联系,提出认识自己、认知中国、观察世界的观点和看法。没有整体思维无法做到融会贯通,没有知识更新只有一成不变是无法实施好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好思想政治教学的。
能呈现出精妙的教学设计和有深度的教学内容,无疑是教师最出彩的亮色。对于青年教师而言,长期系统的学术训练,打下了良好的科研基础。但要把有价值的课讲得有意思,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效果并不容易。有句话说“为什么我们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对已经通过本、硕甚至博士阶段学习的青年教师而言,听过很多理论知识,肚子里也有一大堆的中国故事,如何发出理论强音、讲好中国故事,如何以教研成果带动教学成果,是一大现实问题。
实践检验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这种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螺旋发展、环环相扣,决定了科研是促进教学专业化的有效途径,教学是科研成果转化的关键场域。青年教师不仅要以纳百川、容学问的态度做跨学科知识的储藏器,更要容纳思政课程内容与科研内容的关联性资源,实现教学研究一体化。青年教师刚结束系统性学术训练,有一定的前期积累,踏上教学岗位进入研究团队后,可以进一步细化研究领域。同时,聚焦教学实际,通过整理备课讲稿和教学设计,复盘授课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申报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项目有实效性的提升教研水平。
青年教师要培育属于自己的特色
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活的灵魂,也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对教师而言,创新教育教学的过程,也是形成“我们表述自己,我们不被他人表述”独特风格的过程。青年教师站在教学和科研的新起点,要在播撒马克思主义理论之种,收获学生信仰之花的同时,把创新的命题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通过创新培育属于自己的特色。根据自身优势和学术专长,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语言表达,以个性化的创新手段帮助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入脑入心,让学生爱听爱学,帮助学生听懂学会。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17岁的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曾这样表露心迹。那么,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或许也应该如此去表达志愿: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他人的幸福和完美,我愿意为学生意志的坚定、思想的崇高,同时为他们的幸福而努力终生。
(赵乐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